渝中区解放碑街道:让重庆母城焕发生机活力
解放碑街道位于重庆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核心,因辖区有“人民解放纪念碑”而得名,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的发祥地。辖区内的长江索道、罗汉寺、“八一路”好吃街等旅游点是重庆市著名的都市文化旅游景区,被誉为重庆“十佳旅游景区”“十大名片”。而与此同时,这里的老旧小区也较多,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也困扰着当地居民。为此,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办事处悉心倾听民声民意,着力解决民生诉求,力求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城市更新既“多元”也“多方”
最近,解放碑街道大井巷社区的城市更新经验入选了全国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向全国推广。
“此次入选经验,被各方评价为展现了重庆在城市更新机制、投融资策略和多方参与模式方面的创新。”渝中区解放碑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井巷社区距离繁华的解放碑仅600米,但自成一派天地,其中,老旧居民区占比91%,具有老年人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的“三多”特点。“我在这里住了70多年了,以前这里地面坑洼、墙面脱落,还有城市内涝等隐患。”今年76岁的张大妈是土生土长的大井巷人。
如何搞好“里子”工程,提升社区服务,激发内生动力,给辖区居民一个崭新的大井巷社区?解放碑街道进行多方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下大力对社区消防水箱、管网、边坡堡坎、防水照明、城市边角闲置地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增设了社区养老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快递服务站、市民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结合社区内各街巷小店业态及风格,进行店铺标识设计和色彩搭配,为商铺店招换“新衣”,有效提升社区内部商业形象;根据居民生活及商业发展需求,修缮道路等设施,增补导视系统等,增强社区整体形象和商业活力。经过改造,社区新增特色餐饮门店20多家,社区烟火经济焕发新生活力。
不仅是大井巷社区实现了“旧貌换新颜”,通过多项资金整合投入,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解放碑街道快速完成了辖区7个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同时也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打造特色街巷、培育后街经济,既提高了城市的颜值气质,也安放了居民的品质生活。
科技赋能既“精细”更“精准”
解放碑街道聚焦楼宇经济发展优势,充分利用5G智慧步行街商圈沙盘分析及人流分布功能,深化拓展现有应用实战效能,让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据解放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完善感知预警、部署处置、监督评价、复盘改进闭环工作体系,是切实提升基层智治指挥“执行末端”能力的有力举措。解放碑街道以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为核心,107个网格、466个微网格为底座,数字化应用为支撑,完善了平战结合的值班值守制度。不仅如此,还推进“智能手环”等物联设备接入基层智治平台,临江天桥智能要素人密算法完成评估及样本采集,稳步推进戴家巷、洪崖洞周边人员超限预警,持续优化八一路二期平台“游摊”智能要素AI预警系统,实现高效闭环。通过数据分析,一方面帮助管理部门精准掌握商圈实时运营情况,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另一方面为各类商家和企业在开展业态规划布局、精准营销时提供数据参考。目前,34家限上批零业企业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21.4%,新增市场主体302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亿元,“五经普”走访70家规上企业,完成增加值4.9亿元。
“时刻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解放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为坚决有力抓好政治安全、扎实做好防灾减灾,不仅建立健全了“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还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有事说是”警示教育活动30余场,汛期有效应对4次较大极端天气和2轮洪峰过境,整改完成安全问题清单620个,切实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节假日期间,设置固定值守点位和机动应急支援小组,重点突出对沧白路天桥及网红打卡区域周边秩序管控,集中清理洪崖洞景区周边“游摊”叫卖等噪音污染,针对“带路党”等旅游乱象开展联合整治32次,对辖区红蓝顶棚进行整改44处,“两江四岸”违法建筑拆除完成率100%。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牢牢兜准兜好民生底线。“我们积极推进渝中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升行动项目,先后为83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养老床位改造、156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上门服务。”解放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街道已完成莲花池、较场口2个社区提升改造,搭建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兑现社会救助各类补贴1168.9万元。以“渝职聘”就业服务宣传等方式,落实“稳岗扩岗”容量拓展,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就业率100%,“红岩先锋·360医保在您身边”惠企助企品牌影响持续拓展,居民医保征收工作全区排名第一。
(渝中区解放碑街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