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7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理论 守好中央八项规定铁规矩硬杠杠 争当“劲草”“真金”委员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优势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准确把握新征程上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版面翻页
理论
03

准确把握新征程上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

□ 作者 覃元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动员激励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为推进工运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全面理解、深入领会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的内涵旨向、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在强国复兴的大道上再立新功、再创荣光。

要从战略全局高度体认“怎么看”,在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中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

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中心任务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要从战略和全局的政治高度把握新征程上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强化思想理论认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担当时代使命责任。一是“看理论”,让志气更坚。中国共产党将工人运动与党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不断深化对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工人运动的主题主线。二是“看历史”,让骨气更硬。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与党同心同向、与时代同振共进,为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全方位进步,广大职工群众为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看未来”,让底气更足。百年变局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时期。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工人运动的历史方位。新征程上,党的工运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只有增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作为主人翁地位的自信心和使命感,才能团结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以劳动托举中国梦的火热实践。

要从支持保障维度聚焦“怎么办”,在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中发扬改革精神、激发改革活力

改革创新始终是工运事业的鲜明特色和不竭动力。新征程上,必须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主题,以党为向、以制为本、以创为要,守正创新推动工运事业。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校准校牢工运事业的“导航仪”。党旗所指就是工运事业所向,党的全面领导是工运事业守正创新的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工人运动的正确方向不偏离,以政治上的高站位引领工作上的高定位。创新构建引导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组织领导体系,持续澎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动能。二是加强工会改革创新,建优建强工运事业的“助推器”。工会工作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必须识变应变、图新图强。要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拓展组织载体、优化制度供给、促进服务升级、注重基层创新等多维发力,提高工会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数智化、法治化质效,以“工会之治”塑造“工运之新”。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凝聚工运事业的“正能量”。宣传宣介百年工运事业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讲好讲活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强国复兴中的奋斗故事,推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创造伟大的社会新风。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要从目标任务向度锚定“怎么干”,在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中唱响奋进强音、续写奋进华章

新征程上,坚持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群众以忠诚之心、奋斗之姿、劳动之美、卓越之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洪流中绘就“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新画卷。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挑大梁”,深度参与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在重大发展战略中大显身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焕发创新创造的劳动热情,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特别是国家重大需求攻克关键难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完成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跨越。在社会建设新领域“当先锋”,着眼推进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立足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慈善公益、社会治理等领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增进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福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在文化发展大舞台“演主角”,努力承担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使者,积极投身文化创新创造,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与此同时,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契机,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牵引,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重点,着力锻造高素质劳动大军,团结引导职工群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续写新时代的劳动壮歌。

(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少数民族教职工联谊会秘书长)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