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7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青李满枝时,山乡正青春 黄葛树的记忆 图片 尹子祠夜记 家书的重量 走进乡村七月

版面翻页
视野
04

尹子祠夜记

□ 作者 罗林衡

夏夜,凉风习习。沿凤嘴江沿河步道徐行,去寻尹子祠的夜色。

凤嘴江华灯初上,明灭斑斓,映着潺潺流水与熙攘人群。这条南川的母亲河,自金佛山南坡蜿蜒而来,在市民广场前拐出一道柔弯,将尹子祠轻轻揽入怀中。

倚着步道栏杆远眺,尹子祠似一颗明珠,在灯火织就的画幕里流光溢彩。几栋古式建筑黛瓦飞檐、雕梁画栋,廊坊间、高树上,大红灯笼层层叠叠——一盏盏、一簇簇、一串串,似花绽放,如梦似幻,恍若仙境。不远处,龙济桥横卧碧波,银辉漫洒,桥下河水粼粼,静静流淌。民国涪陵诗人贺子钦游尹子祠时,遥望龙济桥曾叹“虹桥飞绿野,螺髻点苍烟”;如今高楼林立,虽难觅绿野苍烟,却多了几分灯火夜色里的妩媚与悠扬。

过龙济桥斑驳青石板,步入尹子祠文化公园。2020年,南川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尹子祠进行修缮保护,修缮后的园区总面积达3121平方米,涵盖尹子祠堂、四方亭、六角亭、前殿、厢房等,亭台楼阁轩榭一应俱全,梅兰竹菊柳相映成趣,皆在灯火中熠熠生辉。

首入眼帘的是巍峨彩绘牌坊,额枋正中“尹子祠”三字楷书端庄,两侧红色立柱上,清代举人徐大昌所撰长联镌刻其上:“公学树巴国先声,笑茂陵封禅,天禄美新,扬马亦文章,一代六经谁羽翼;我家在吴山横处,看螺障高撑,龙祠对峙,雪鸿征想象,大江两点着金焦。”清光绪五年(1879年),徐大昌与时任知县黄际飞为纪念东汉学者尹珍于南川讲学,筹资建祠。祠成之日秋光明媚,徐大昌在此畅饮,留下“青嶂碧溪亭畔路,钓丝人影夕阳桥”的惬意诗句。

六角亭高踞园心,穿斗式梁架、三重檐六角攒尖顶,木格小窗漏出点点暖光,与红灯笼交融成朦胧烟霭,轻拢忽远忽近的人声与手机拍照的流光。南川属古巴国故地,昔时偏居西南,以狩猎为业,不知耕种、长幼无序、不谙礼仪,被中原称为“南蛮”。直至东汉汉和帝永元十一年(99年),贵州正安人尹珍跋涉千里赴洛阳,拜名儒、经学家许慎为师,研习五经文字,受中原文化洗礼。学成归乡后,他建务本堂开馆授徒,后又至南川凤嘴江边设馆,教化务本、传播人文,以“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的壮举,开启川黔文化教育先河,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圣水源流远,佛山景仰高。”立亭下,千年前的书声似随风飘来,清晰而悠远。

弦歌不辍,文脉绵长。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南川知县雷橡荣于尹子祠创设海鹤书院,招徒研习经史古文。然岁月流转,尹子祠一度湮没于时光长河,成为重庆仅存的三个古书院之一。2017年我探访时,只见断壁残垣、萋萋荒草。

幸而不过数年,尹子祠便褪去沧桑,重焕生机。园内“半日闲”书店内,友人静坐读书、品茗,目光虔诚。我信手填《蝶恋花·尹子祠灯火》一阕:

尹子祠堂灯火昼,海鹤风轻,千载歌长奏。龙济桥旁书馆旧,巴渝谁可承其秀?

拍遍栏杆寻遍柳,凤水东流,未见金山瘦。今夜蟾宫舒彩袖,清茶共举茶为酒。

夜色渐深,灯火愈浓。收束遐思,信步而归。回望尹子祠,一片辉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