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
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本报讯(记者 高吕艳杏)7月17日,潼南区政协召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双月协商座谈会。该区相关部门、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政协委员齐聚一堂,深入协商,共商良策。
为开好此次协商会,潼南区政协在前期组织政协委员深入梓潼、双江、太安等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崇龛镇慧勤养老院、古溪中心卫生院、新胜镇盘山村等养老机构调研,并前往渝北区、九龙坡区学习先进做法。委员们发现,近年来,潼南区养老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匮乏,设施利用率低;专业护理人才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养结合机制尚未完全打通等挑战。
如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直击痛点难点,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张明汉委员建议,加快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乡镇敬老院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探索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胡华辉委员聚焦人才短板问题提出,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发展规划。梁军委员呼吁,深化医养结合,简化审批手续,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推广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减轻失能老人家庭负担。王钟苹委员提出科技赋能养老服务的思路,打造“15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黄兰委员从市场化角度建言,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同时支持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机构发展,提升服务品质。
针对委员建议,潼南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将不断优化奖扶政策、完善监管办法,积极推进养老机构水平提升;持续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及老年护理服务等,增加相应床位,重点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慢性病等老年群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等。
应邀参会的潼南区政府副区长徐燕对此次协商会给予充分肯定。她表示,区政府将梳理吸纳各方意见,从政策支持、设施建设、人才培育、医养结合等方面发力,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潼南区政协主席欧汉东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具有潼南特色、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推动潼南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