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政协提案助力科技影视产业发展
用科技光影连接世界舞台
“7月初在永川举办的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让世界看到了永川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魅力。”7月28日,永川区政协委员皮继泽高兴地说道。
2004年《十面埋伏》在永川茶山竹海取景,让永川萌生电影梦。如今,《狂野时代》90%场景在永川虚拟棚完成,实现从“路过取景”到“成片输出”的跨越。永川科技影视产业走出“竹林深处”,正是该区政协提案推动的结果。
此前,皮继泽经过调研发现,永川打造西部科技影视城存在剧组服务数字化不足、资源协调效率低、实地取景成本高等难题。于是,皮继泽在永川区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加快永川建成西部科技影视城的建议》,提出打造“拿着剧本来,带着成片走”的全链条影视服务体系。该提案推动了永川一系列举措落地:启动“影视拍摄一站式服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成立影视服务中心,开发“影视拍摄一键办”平台,整合13万条场景数据,使剧组筹备时间缩短60%。同时,永川对标好莱坞标准,打造顶尖硬件设施,亚洲顶尖XR扩展现实系统、模块化智能置景车间等,形成成本降30%、效率提40%的“永川标准”,吸引40余部作品在此诞生。
然而,科技影视产业兴起后,“人才短板”凸显,坐拥近20万职教学生的永川,面临“就地取才难”问题。为此,今年1月,该区政协委员向军在区政协十六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关于依托永川职教资源夯实科技影视产业优势的建议》,提出产教融合方案:定向开设科技影视专业,引导企业建设实训基地等。这一提案迅速点燃职教资源转化的引擎。此后,重庆文理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年输送人才超5000名;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建的影视工匠基地,培养出一批掌握影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与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让职教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
为将永川的城市资源转化为影视魅力,今年初,民进永川区委会又提交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打造中国科技影视名城的建议》,提出打好“三张牌”:以特色旅游资源为“取景地”,以文化资源为“文化场”,以产业资源为“题材库”,实现影视IP与城市文旅“双向奔赴”。该提案得到永川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区新城建管委等部门积极办理。如今,茶山竹海成沉浸式体验地,松溉古镇借影视热度吸引游客停留,2025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一张电影票玩转一座城”活动更推高“跟着电影游永川”热度,让影视赋能文旅,滋养百姓生活。
“永川科技影视产业的发展,是政协提案与党政决策同频共振、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的生动实践。”永川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继续聚焦科技创新与文化赋能,助力永川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影视名城,成为全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