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加宜养宜居
梁平区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宜养宜居之城建设工作
本报讯 (通讯员 陈巧)“梁平要依托国际湿地城市这个‘金字招牌’,打造‘湿地疗愈’康养基地、‘低空体验’康养航线、‘区域联动’康养走廊、‘科技赋能’康养场景,形成国际知名康养品牌。”近日,梁平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推进宜养宜居之城建设工作。会上,该区政协委员徐菠的发言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共鸣。
推进宜养宜居之城建设,是今年梁平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从今年3月开始,梁平区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功能配套、环境治理等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多篇关于推进宜养宜居之城建设的建言材料。同时,该区政协将该主题纳入了常委会协商议题。
如何抓好重点产业,夯实城市发展基础?如何推进生态健康与环境友好,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城市服务怎样优化,更好擦亮医疗“金名片”?围绕这些问题,委员们在协商会上踊跃建言。
“宜养宜居城市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谈及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栾红委员认为,要坚定不移加快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预制菜)、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家门口就业机会,提质扩容城市商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高质量就业、高品质生活吸引外出人员返流和外地人定居。“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缺少了优美的环境,既不宜居、更不宜养。”江毅委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梁平仍存在环境质量不够稳固、预警感知和监管效能均有待深化细化等问题。他建议,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推动“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迭代升级,持续降低PM2.5浓度。贾吉建委员呼吁,着眼全生命周期需求和全龄友好,强化医共体协同,提档医疗质量,打造养生养心养意康养产业,优化“老有所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患有所医”的城市服务功能。
听取委员发言后,梁平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表示,委员们的建议是推进宜养宜居城市建设的“金点子”,将继续立足“生态优、环境美、产业新、就业足、设施全、教育强、医疗好、服务细、治理精、人文兴”,抓好城市建设工作。
“委员们的建议很专业、很具体、很管用,我们要认真吸纳。”受邀参会的梁平区政府副区长刘文洋表示,区政府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城市规划引领,做优生态本底,强化集约高效,全力推进宜养宜居城市建设。
梁平区政协主席张子玉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形成“梁聚天下、平通四方”的独特城市气质,全力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