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8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桥头栖居诗画间 野菜香满篮 龙勤国《时代俊发》:都市掠影入丹青 老秤里的准星 忆儿时抢“偏东雨”

版面翻页
视野
03

忆儿时抢“偏东雨”

□ 作者 何龙飞

儿时盛夏抢“偏东雨”的往事,至今仍清晰如昨,历历在目。

在我故乡,抢“偏东雨”是雷阵雨或暴雨来临前,突击抢收地坝上翻晒的苞谷、稻谷等粮食的农活。一个“抢”字,道尽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必须争分夺秒,容不得半点犹豫,既要抢时间、抢进度,更要抢收、抢盖。

乡亲们深谙此道,总早早看云识天气。一旦乌云压境或雷声炸响,便迅速到地坝抢收粮食,或搬进屋内,或用防雨布盖严。我们家也不例外。偏东雨常在晌午来袭,父亲爱午睡,母亲便主动担起“放哨”重任,看云识天气,守护翻晒的粮食。久而久之,母亲熟稔运用起诸多农谚,如“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满田;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黑一黑”“有雨四角亮,无雨顶上光”“快雷易晴,闷雷难开”“雷轰天顶,虽雨不猛;雷轰天边,大雨连天”等,成了家里的天气观察员。

乌云翻涌、雷声渐近时,抢收之战便打响了!母亲急急忙忙进屋喊醒午睡的我们,全家抄起撮箕、扫帚、掏耙、抱板,挑起箩篼,迅速涌向地坝,一场与风雨的“硬仗”就此展开。

母亲负责扫粮、撮粮、装粮,父亲则挑起箩篼,把粮食一担担抢运进屋;我们年纪小、力气弱,便用撮箕撮粮,或两人配合拉着绳子把散粮拢成堆。有时,我们一人扶稳抱板,一人用力拉绳,把粮食传到父母手边。一家人分工协作,虽个个气喘吁吁,但见粮食没被雨淋湿,心里便说不出的踏实。这让我们在与时间赛跑、与风雨“较量”中,学会了团结协作,更添了家庭的温馨与幸福。

当然,也有抢得不那么顺利的时候。若在夜里下雨,来不及抢或盖,只能冒雨把湿粮拢成堆,用防雨布压严边角,等雨停后再翻晒。虽有些郁闷,但也成了教训:往后更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后来,我们离开大山求学、工作,再没机会回老家抢“偏东雨”。但如今回乡,若见父母仍在盛夏抢“偏东雨”,或听他们在电话里讲起这些往事,那些被岁月封存的温暖便会涌上心头,五味杂陈,却又满是幸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