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8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健康 身体别“中暑”  心里别“上火” “干饭人”值得关注的健康指南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这份自救指南请收下 人各有“痣”认识色素痣

版面翻页
健康
04

身体别“中暑” 心里别“上火”

户外劳动者常直面高温,要注意防暑降温。图为八月一日,两江新区百林公园内,负责河湖运维的工人师傅正驾驶工作船作业。 记者 柯俊彬 摄

【专家简介】马祖钢 民革九龙坡区一支部党员、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卫生院安宁疗护科科长、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

最近,热浪席卷山城,高温预警频发。急诊室因高温引发不适的患者增多;而高温还易点燃“无名火”,导致耐心减少、效率下降。如何科学防暑?这远不止“多喝水、少出门”那么简单。近日,记者采访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卫生院安宁疗护科科长、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心理治疗师医生马祖钢,请他聊聊盛夏时节如何进行身心双重防护。

严防致命“热射病”

热射病是高温急症中的“头号杀手”,死亡率极高,抢救分秒必争。

热射病为何致命?马祖钢介绍,当产热远超散热导致核心体温飙升,就会破坏体温调节,直接损伤细胞(尤其是脑、内脏),引发多器官衰竭,并可诱发致命并发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识别热射病的关键信号包括:

1.核心体温极高:大于40℃,触摸皮肤异常灼热干燥是警示。

2.中枢神经严重障碍: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抽搐、昏迷、行为异常。

3.其他信号:皮肤干热无汗(非绝对)、心跳极快(大于130次/分)、恶心呕吐、剧烈头痛。

马祖钢提醒,热射病现场急救要把握黄金三步:

一是脱离热源。迅速移至阴凉通风或空调处,脱解多余衣物。

二是快速降温。如:冷水浸泡或淋浴,浸身(除头部)于15-20℃冷水或持续淋浴,但切记不能用冰水;强力扇风+喷水,喷凉水或覆湿毛巾,强力扇风,增强蒸发散热;冰敷大血管:如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等。尽量在10到40分钟内让患者体温降至39℃以下,并做好持续监测。

三是“紧急呼救+监护”。立即拨打120,清醒能咽者要少量多次给含盐饮料或运动饮料,昏迷抽搐者要保持侧卧位以防窒息,禁喂水药。此外,还要持续观察患者呼吸、心跳,做好心肺复苏准备。

应对“情绪中暑”

“高温易致心烦气躁、易怒、疲惫沮丧,即‘情绪中暑’(夏季情感障碍)。”马祖钢介绍,“情绪中暑”具体诱因包括:散热致大脑供血供氧减少,认知下降、情绪失控;闷热难眠致次日情绪不稳;电解质失衡,出汗失钠、失钾影响神经情绪。此外,环境压力、高温也是慢性应激源。

对此,马祖钢列出了一份心灵“降温”锦囊:

一是认知调适。理解是“天热所致”,非自身问题。接纳波动,减少自责,暗示自己“这是生理反应,我能管理”。

二是即时“灭火”。如“90秒冷静法”,暂停行动,深呼吸,保持鼻吸4秒—屏住2秒—嘴呼6秒(如吹汤)的频率,重复3至5次。物理降温+转移,喝凉水,用湿巾敷额或颈部,暂离刺激环境至凉爽处。

三是日常养心。保证优质睡眠:用空调、风扇、凉席等营造舒适环境,必要时遵医嘱短期助眠。正念冥想:每日5至10分钟,使用相关App引导呼吸或进行身体扫描、减压。调整节奏:高温时段安排轻松工作。避午后处理复杂事务和人际关系。视觉清凉:整理环境,多看绿植、蓝绿色物品。适度倾诉:与信任者简短交流,避免酷热下耗神社交。

重点人群做好特别防护

老年人属于高危人群。此类人群体温调节差、渴感迟钝、常伴慢病。日常照护时要注意定时提醒或协助其饮水,即使老人感觉不渴,也要引导其适当饮水;保持居室凉爽通风;避免高温外出;密切观察精神、体温等情况;按医嘱准备防暑药。

婴幼儿作为极脆弱的一类人群,体温调节未成熟、体表比大、表达弱。日常监护时要注意轻薄透气着装;足量饮用水、奶;避暴晒或留置密闭车内;留意异常哭闹、萎靡、皮肤发烫等情况。

建筑工人、环卫人员、交警、快递外卖从业者等户外劳动者常直面高温,要严格执行“做早晚、歇中间”;准备透气防晒装备,引用足量含盐饮料;定时到阴凉处轮休;同伴间也要相互关照,尽早发现中暑先兆,及时处理或就医。 (记者 陈元洪)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