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读《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有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不会忘记,1931年9月18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夜,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英勇的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巍然不倒的钢铁长城,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这场气壮山河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与不屈抗争,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新近出版的《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入选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以质朴生动的笔触,深情讲述了国际力量支持中国抗战的感人故事,揭开了抗战时期中外人士并肩战斗的鲜活历史篇章。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对全球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当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肆意践踏神州大地时,中国军民以“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决绝,用生命与热血谱写出气贯长虹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誓死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尊严的精神,深深震撼了世界正义力量。一些国际友人奔赴中国,他们来自新闻、军事、医疗、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既有在抗战爆发后专程前来的援助者,也有侨居中国、在日军铁蹄下保护中国民众、协助中国军民抗战的正义人士。他们与中国人民结成牢不可破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用自己的奋斗和牺牲,铸就了一段不朽的抗战传奇。
这些青史留名的国际友人,虽国籍不同、信仰各异,却因维护正义、追求真理的初心紧密相连。埃德加·斯诺突破重重封锁深入陕甘宁抗日革命根据地,广泛深入采访,以《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向世界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让全球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力量与希望之光。同样以记者身份来华的史沫特莱,曾协助宋庆龄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参加中国进步文化运动,并为外国报刊撰写关于中国革命的报道,为中国赢得更广泛的国际援助贡献了一己之力。
军事领域的国际友人中,美国史迪威将军临危受命,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以丰富的实战经验协调盟军支援;“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则率领美国志愿航空队,在驼峰航线上突破日军封锁,用空中力量为中国抗战注入“钢铁血脉”。
医疗战线的白求恩与柯棣华,更是将生命融入了中国抗战。白求恩放弃优渥的北美生活,率医疗队奔赴晋察冀边区,在简陋的战地手术室里连续工作数十小时,最终因感染败血症殉职;印度医生柯棣华继承白求恩遗志,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直至病逝于河北唐县,用生命践行了“与中国抗战共存亡”的誓言。
此外,还有新西兰工程师路易·艾黎。他在甘肃山丹创办培黎工艺学校,秉持“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理念,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推动了大后方工业合作运动的发展,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书中不仅聚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深情致敬了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者”——他们或许是来华助战的飞行员、或许是穿梭于战火中的救护人员……他们远离故土,却将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视为己任;他们或许未被历史详细记录,却用行动诠释了“正义无国界,大爱无疆界”的信念,书写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恢宏篇章。
全书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为宏阔视角,串联起中、苏、美、英、法等国互助抗敌的历史脉络,更以“群像雕塑”般的笔法,刻画了国际友人们“以中国抗战为己任”的炽热担当。书中特别提及斯诺临终前用尽最后力气说出的“我热爱中国”,这既是全书的情感升华,更道尽了所有国际友人的共同心声:奉献没有国界,那些清澈的爱,只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