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为民服务
核心提示:彭水自治县法律服务中心组建于2015年8月,截至2015年12月上旬,接待群众咨询189件,受理法律援助申请26份,引导诉讼52件,解惑释疑82件。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该中心取得如此成绩,得到老百姓不少称赞,秘诀在哪里?
让群众少跑路自己多跑路
工作讲规矩,方能有序进行;讲规矩应先有规矩,方能有章可循。该中心组建之初,就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制定完善了《工作原则》《工作手册》《服务承诺》《值班考勤》等规章制度。该中心特别强调了服务宗旨: 便民、公益、专业、统一。便民,就是为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提供方便;公益,就是中心受理、办理各项法律服务事项不收取任何费用;专业,就是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统一,就是统一接待、解答、导引、分流业务等工作程序,让来访人少跑路。
该中心建立法律服务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向来访群众公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鉴定、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信息,在引导合法维权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权利,让他们自主选择维权途径、自主选择信得过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从而消除当事人心中的疑虑,让来访群众高高兴兴地走上依法维权的正确道路。
为树立中心的良好形象,该中心实行了亮证上岗、挂牌值日,主动将自已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以鞭策法律服务中心严格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言行。
该中心工作人员从县司法局、各律师事务所、县公证处、县鉴定所、县法律援助中心抽调人员组成,由于多种原因,中心人员配备出现不足的问题。为确保工作需要,该中心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所有人员按时签到签退,并做到机关指派人员和值班律师一视同仁,保证窗口岗位值守人员按时到岗到位,确保了法律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让老百姓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该中心工作人员牢记服务宗旨,充分利用自已的专业知识尽力为来访群众解惑释疑,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为来访群众排忧解难,把工作重点放在“实效”二字上。让老百姓兴致而来,满意而归。
汉葭街道沙坨社区居民李洪兵,因医患纠纷多次前往法律服务中心咨询,要求德济医院赔偿损失50万元至70万元,并表示不鉴定也不诉讼。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引导,终于通过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了协议,圆满解决了这起纠纷。中心值班人员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坚持工作流程统一,严格把关服务质量,充分利用有限的法律服务资源向来访群众提供“窗口化、一站式、专业性、综合型”法律咨询服务,保证了来访者访有所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