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让 科技创新 成为核心驱动力
核心提示:创新驱动,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词”。从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明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重构经济发展新模式,把中国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已然在路上。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制订了相应政策。2015年6月15日,我市公开发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X”的实施方案,其中,“1”是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的《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X”是将陆续推出的一系列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这无疑将对我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势在必行,但困扰也浮出水面。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平均水平。科技成果如何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提高转化率?成为阻碍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之一。
2015年3月,一场主题为“政府引领的官-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创新平台保障机制研究”的重点调研拉开了帷幕。调研旨在从我市实际出发,研究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领衔者,是民革重庆市委。
找到发展短板
探索五位一体创新平台和体系
近几年来,在全国经济增速普遍减缓的大背景下,我市却始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甚至领跑国内其他省市,备受关注。但民革市委认为,要保持这样高速的增长,关键还要看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其中科技创新居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能否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看科技成果能不能产业化。
据民革市委调研处处长刘金萍介绍,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收集了国家和全国各省市针对科技体制创新出台的系列政策与文件,寻找政策依据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与重庆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科技管理部门进行了座谈,了解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情况;还深入走访了重庆小康控投有限公司、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庆西南药业有限公司、重庆望江摩托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围绕关于创新的关键因素、困难和问题以及对政府的意见建议进行调研。
调研组还实地调研了重庆信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创业基地、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全方位考察重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
在调研中民革市委发现,近年来重庆科技工作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方面仍然存在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主体地位没有完全确立;研发投入效果不明显;科技孵化器成功率及效果不理想;专利申请量和保有量不高等等问题,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那么,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尽管我市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都将影响整个科技创新的有效开展,成为科技创新的短板。”刘金萍说,民革市委调研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有机协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套由政府引领的“官-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创新平台和体系并有效运转。
消除市场壁垒
为科技成果转化铺平道路
2013年,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创建人潘昊入选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企业家”,并登上福布斯中文版封面。此消息一出,在全国“创客”圈内引起极大反响。有人把深圳比喻为“创客好莱坞”,在这里,全民创新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持大众创新、草根创新、小微创新和创客发展,是深圳创新驱动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
深圳的经验尤为这次民革市委调研所关注。他们认为,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动力。
除了深圳,调研组还梳理出安徽、浙江等兄弟省市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最终形成共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需要理顺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必须坚持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是不可缺少的支撑。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反观自身,调研组也找到了导致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
从人员因素看,目前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工作考核以及职称评定等,只重视科技论文和专利数量,未考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内容,使得科技人员科技创新和转化的积极性未能有效调动。
从科技成果的质量看,项目研究过程中缺乏市场调研和企业参与,导致大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脱节,缺乏实用性。
不言而喻,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是新技术和新产品对原有技术的淘汰和原有产品的替换。以重庆市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行业为例,零部件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将会使原有供应商面临淘汰,产业链将会重新洗牌。这必然会导致原有供应商及相关既得利益者千方百计阻止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
同样,垄断领域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市场壁垒的存在极大挫伤了科技人员和风险资本的积极性,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带来极大的阻碍。
另一方面,专利技术是科技创新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保护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由于考核机制的影响,科技人员并未考虑相关工程化和转化问题,导致授权专利制约和阻碍其它科技人员进一步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阻碍了科技创新。该现象在高校及科研机构尤其突出。
加强创新驱动
建立健全成果转化保障机制
经过课题调研,民革市委决定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期间,就我市如何加强创新驱动,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进一言。
民革市委认为,要探索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他们提出:
——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顶层设计。建议成立市级层面的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或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统筹领导全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负责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机制的顶层设计,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领的官-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创新平台保障机制。
——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促进和引导各区县政府、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真正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实效上,切实改变科技研发重投入轻产出,专利考核重数量,轻质量、轻转化等现象。
——制定和完善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独立研发机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创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效合作新模式,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机构直接引入到企业或产业园区,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化转化。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利用国外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我们的产业服务。充分利用国外尖端人才优势和先进科技资源,通过将国外尖端人才引进来和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等灵活多样的研发模式,增强科技成果质量,提升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质量,走向国际化大市场。
——加大对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各类新型的以众创空间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项目扶植、平台建设上向服务于广大民众、个体的众创空间发展倾斜,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科技人才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进行我市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工作考核及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纳入工作考核和职称评定相关指标体系;鼓励高校科技人员与企业紧密协作,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需要的时候,允许科技人员暂时到企业全职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