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关键词3:
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
报告:以交通大格局支持协调发展,建成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机场、铁路、港口等枢纽性交通方式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解读:“十二五”期间,重庆市交通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中心城市枢纽功能加速形成。但是,从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来审视,重庆交通大格局支撑协调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突出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的独特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明确,将在“十三五”时期通过建设功能性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来加以破解。在铁路方面,将建设“米字型”高铁网和“三主两辅”铁路枢纽站,同时推进都市区环形铁路与各园区间的支线建设;在公路方面,为畅通对外出口,将加快构建“三环十二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为完善内部连接,将加快建设“一环八线”城市轨道交通网;在水运方面,将重点提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能级,形成“一干两支四枢纽九重点”内河航运体系。在空运方面,将以江北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投用为契机,提升航空枢纽功能,推动空港周边城区联运开发,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开拓远程洲际航线,发展通用航空。
关键词4:
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
报告: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扩大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确保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解读: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往的“十二五”时期,本届市政府已经交出了一份十分完美的答卷,却仍然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并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慨然承诺:“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解决化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待!”
为此,本届市政府在布置“十三五”总体工作中特别绘出了具体路线:一是要打赢限时脱贫攻坚战,既要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也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补齐突出短板;二是要从深化教改、优化资源、教育普惠、资助贫困等多方面施策,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三是要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四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拓宽社保增值渠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此外,还要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
关键词5:
内陆开放新空间
报告: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顺应新型国际关系,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谋划自身发展,引进利用国际优质资源,不断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解读: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重庆在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不仅在结果形态上实现了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总量突破,以西部第一的排位引领内陆开放,而且在战术路径方面,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两江新区开发开放、三个三合一开放要件已经同时发力,助推重庆不断拓展区域开放发展的新空间。
基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地承诺:在国家开放大格局中有更大的担当,提升内陆开放平台和口岸功能,加快对外贸易升级。大担当,就是要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发挥战略枢纽的辐射带动作用,服务西部开发开放,实施好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实现辐射内陆、联通欧亚的国际贸易辐射圈战略意图。大担当,就是要发挥好两江新区的开放引领、创新示范、技术集成和带动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先进制造、研发转化、资本动作高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区。大担当,更要积极探索具有内陆开放特点的投资贸易新举措,争取建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重庆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周边省区的区域合作,推动生态、交通、产业、市场等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