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提案
设立“旅游经济特区” 助力绿色发展
(资料图片)
“根据市委对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武隆提出了绿色崛起、富民强县战略,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自然景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并受到国内外游客青睐。经过几次提档升级,武隆旅游已经从单纯的自然景观型向景观型、度假型相融合的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升级,从‘重庆的武隆’开始向‘世界的武隆’蝶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寄语,要推动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使重庆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守护神奇山水、打造梦想家园的决心”。杨国权委员就他提交的《关于设立旅游经济特区的建议》提案侃侃而谈。
杨国权委员认为,设立旅游经济特区是为全市甚至西部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探路。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和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通过设立旅游经济特区推动新一轮地方经济加速发展,带动渝东南、渝东北两个生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其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杨国权委员认为,渝东南、渝东北是重庆大山区、大农村、大库区的集中区,也是脱贫攻坚硬骨头最多的地区。做好绿水青山的文章,不仅仅是解决生态涵养发展、保护发展的问题,而是重庆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引擎。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需要在特区设立上迈出新的步伐,发展重庆大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特殊的政策扶持,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生态区域发展需要创新。设立旅游经济特区,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杨国权委员建议:市委、市政府应立足于推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发展,设立旅游经济特区,并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九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特殊的区域合作政策,通过合作、入股、并购等形式,破解行政区划与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的问题,对区域内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二是特殊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国外游客实行免签,并设立免税商店;三是特殊的交通政策,建立快捷、便捷的旅游通道;四是特殊的财政政策,给予生态补偿扶持,多予不取,减免两翼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配套资金由两翼筹措的规定;五是特殊的金融创新政策,允许特区内旅游企业,在政府指导下,经过专门担保机构担保,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集合票据融资,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六是特殊的落户优惠政策,对符合特区发展要求的在区企业,5年内免财产税和土地税,10年内上缴的税负比正常税负低5%,对企业投资建设大型综合疗养场馆和旅游宾馆等设施的,根据投资规模实行5—10年减免税收;七是特殊的土地规划政策,旅游经济特区纳入市“十三五”规划中国土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特区重大旅游项目在利用荒山、荒地、荒坡从事开发建设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八是特殊的娱乐项目政策,允许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如高尔夫、赛艇、赛马等),允许在法律法规内探索发展竞猜型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九是特殊的人才保障政策,高等院校帮助旅游特区培养一批基础理论深厚、专业技能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和应用型的旅游专门人才。
该提案还以武隆为例,分析了建立以武隆为主体,融合大仙女山片区,建立旅游经济特区的可行性。认为这一地区,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世界级的旅游品牌、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武隆几次的旅游改革积累了实践经验、游客数量基本稳定,但提档升级的难度较大,迫切需要特殊的政策。若不给予特别的政策,旅游产业在短期内难以发展壮大,并将继续拉大两翼地区与主城九区之间的差距。为此,在渝东南和渝东北选择有条件的区县设立旅游经济特区非常必要,通过壮大两地的旅游产业,缩小区域差距,促进五大功能区域的均衡发展。
(□ 特约记者 刘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