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政服务有法可依
(资料图片)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数量增大。2013年我国家政服务业已突破万亿元产值,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家政服务业产值可望突破2万亿元。
巨大的需求预示着家政服务业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对服务民生、扩大消费和促进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相关管理的法律法规欠缺,以致行业管理混乱,在“护工”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行业不规范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家政护理行业发展,大批家政公司随之成立,但由于存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人员培训、等级评定等标准缺失的问题,导致家政公司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服务价格不统一,由此造成的矛盾纠纷较多,甚至发生护工殴打、虐待病患的事件。
市政协委员李国关注到这一问题,调查了解后发现,重庆现阶段护工行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医院护工素质较差,90%来自农村或下岗工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另外,社会上客观存在的偏见和歧视,也令许多护工感觉被歧视及不被尊重,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极易产生偏激、厌烦、自卑等负面情绪。
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一切向“钱”看,动辄要求增加工资,如果病人不愿加价,马上不做,导致雇主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有看法。
三是缺乏必要的上岗准入标准。护工这个职业上岗几乎没有门槛,以至绝大部分护工没有经过专业医疗方面的职业培训,既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也无法满足雇主的更高服务要求。
四是工作方式滞后。有时候1名护工要负责2个甚至是更多的病患,但基本上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服务质量不能尽如人意的多。
加入门槛低
“客观而言,针对目前家政护理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重庆等地的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但是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李国委员在调查中曾接触到一家家政公司,其负责人说,现在不仅很多家政服务岗位没有相关的鉴定评级标准,而且家政服务企业也缺乏相关标准,他们企业曾想去做ISO9000认证,但是质监部门说没有国家标准无法做。
“这种情况,导致家政企业即使有规范化管理团队也无法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企业没有渠道实现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建设。而且目前家政服务企业注册门槛很低,交点钱就可以注册一家家政公司,有的家政公司甚至不需要任何正规的办公场所,只要开通一个电话以后,招护理人员上门,给雇主推荐出去,两头都可以收取介绍费,家政市场处于一个无序化状态。
另一方面,家政护理行业存在的“黑中介”让家政行业生存更添困难。据调查,“黑中介”家政公司采用的是“拉郎配”的经营模式,不为家政服务员提供相应的培训,甚至对家政从业者的职业资格和身份都不做确认,导致一些技能差、职业道德低甚至动机不纯的人员流入家政护理队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加快出台管理条例
鉴于该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李国委员建议:尽快调研出台《重庆家政服务业管理条例》用于规范市场,为行业良性发展铺平道路。“同时设立行业准入标准,尽快建立护工准入制度,实施资格认证。”主要用于解决目前存在的护工行业在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人员培训、等级评定等标准缺失的问题。加大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颁发上岗证,在劳动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获得职业技能专项考核证书,也是规范从业者的一项措施。
从地方政府部门看来,尽快建立起家政行业ISO9000认证标准,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引进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宣传渠道切实转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传统偏见,提升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
政府部门也可以积极扶持建立培训基地,支持鼓励龙头家政企业开展内部职业培训,把家政服务纳入现代职业教育范畴等。
家政服务经营者、消费者和家政服务人员应当依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订立家政服务协议,让家政服务的职责和内容更细化和有依据,保证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让从业人员安心工作,为这个方便百姓,有益民生行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 见习记者 程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