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会议专刊
版面翻页
会议专刊
05

致公党>>>

提速重庆 “内陆开放高地” 建设

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给我市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目前,重庆已经拥有了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保税港区,发展了汽车和电子两大实力突出的产业集群,形成了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三个一类开放口岸、三个保税区即“三个三合一”的开放条件,开创了“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的内陆开放新格局。2014年,重庆的进出口总值达9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06亿美元,世界500强有243家落户重庆,服务贸易达131亿美元,对外投资与对外承包工程均稳定在11亿美元左右。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致公党市委副主委谭净说,结合自身实际,致公党市委去年组织开展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调研。按照调研计划,课题组先后多次前往重庆市外经贸委、重庆市检验检疫局、重庆市经信委等多家单位开展调研座谈,获取详细的资料,掌握详实的数据,之后,又陆续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及时调整调研内容和调研重点,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

“该课题从国家和市级层面入手,以较高的视角综合考量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意义,以及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优势,综合各部门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全局性、前瞻性的发展建议。”谭净说,致公党市委在调研报告中建议市委、市政府对加快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和政策支持。

人才是根本

致公党市委指出,目前重庆主要依托“渝新欧”大通道,比较注重向西开放,即过多融入“一带”战略中,而对接“一路”战略方面,即面向东盟和南亚国家向南开放较之前者还有潜力可挖;认为我市物流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不相适应。重庆的物流业存在起步较晚、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不高、设施设备不够先进、成本较高、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对运输定价的影响力弱等劣势;受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发展较慢、服务能力不强,尤其是与对外开放大通道这一需求不相匹配;支撑开放高地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尚不明朗。目前,重庆已形成汽车和笔电两大支柱产业,但其增长空间正逐步收缩;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培育中,能支撑开放高地后续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尚不清晰。

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致公党市委还特别关注服务开放和促进创新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平台少,工作条件有待提升,难以吸引和留住各类高端人才;产学研用脱节,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懂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

力促南向开放

2015年11月7日,中新双方正式公布,选择我市作为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运营中心,将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重点合作领域,确定项目名称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为此,致公党市委建议加大南向开放力度,形成重庆对外开放新态势。充分利用中新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成功落户重庆的良好契机,有效借鉴新加坡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加强双方在IT资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取长补短,构筑重庆南向开放的桥头堡;争取国家尽早启动建设渝昆高铁,并将西安-重庆-贵阳-北海高铁和兰州-重庆-长沙-厦门高铁项目纳入全国铁路网规划;并依托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重庆南向开放口岸,集成物流服务供应商,发展国际物流网络,为来自东南亚的水果、谷物、木材等提供保税仓储和商品展销服务,密切重庆与东盟经贸往来;此外,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重庆企业和东盟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有效实现重庆优势产业向东盟的梯度转移,努力扩大重庆对外开放的辐射能力。

谭净向记者介绍说:“这个课题成果在重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2015年度参政议政调研成果汇报会上,得到黄奇帆市长的充分肯定。在会上,黄市长就此课题又提出了建议,促成我们形成集体提案,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交。”

培育新支柱

致公党市委在建议中提到,“借助渝新欧大通道,促进重庆物流业做大做强”就是整合管理职能,成立市级物流管理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将分散在发改委、交委、外经贸委、物流办等相关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加以统筹协调,负责全市物流业的发展规划,重要物流设施的建设、大型物流企业的培育、物流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并设立渝新欧大通道物流专项补贴,保证重庆货运牢牢占据通往欧洲国际班列的龙头地位;增强物流定价话语权。

由于渝新欧大通道的运费是由俄铁、德铁、中铁和重庆组成的“渝新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定价,从而降低了本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和定价话语权。致公党市委呼吁,重庆应尽快整合水路、铁运、空运的物流资源,培育一两家有实力的跨国物流集团,从而改变我市在物流定价中的弱势地位;努力扩大渝新欧往返物流的种类和规模,调整思路,开拓视野,从实际出发,进一步促进大宗商品物流的多元化,逐步实现往返运输及贸易的相对平衡。

对于培育和壮大新支柱,提高重庆外向型经济竞争力,致公党市委不乏关注和建议:一是抓紧培育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应对具有引领性、驱动性、渗透性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高端交通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石墨烯和纳米新材料等产业给予更多关注和扶持,并作进一步的甄别,力求好中选优,精简浓缩,最后挑出能支撑我市开放高地未来发展的新的支柱产业,同时搞好新老支柱产业之间的交替和衔接;二是大力发展五大新兴服务贸易,重点培育和壮大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现代服务贸易新业态,加速重庆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增强重庆外向型经济实力;三是依托航空、水运和铁路三大口岸,以及空港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微电子园等园区,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口岸周边集疏运网络和物流运输体系,变“过路经济”为“口岸经济”,发展来料加工、保税工厂、自贸区,突出打造高新技术、高端制造、采购贸易和转口贸易、现代服务、现代物流、跨境旅游会展等产业基地,着力构建重庆口岸经济体系。

(□ 见习记者 文/刘海军 图/凌云)

录入:颜永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