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1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会议专刊
版面翻页
会议专刊
06

委员风采

把病人当亲人

—— 记市政协委员蔡志民

年过六旬的蔡志民今年已迈入从医的第42个年头。时间和医术的积淀,让行业里的荣誉纷至沓来。但被誉为“西南一把刀”的蔡志民却淡然低调,“荣誉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认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可狂妄。”

“关心、耐心、爱心”是蔡志民对他的学生、医生经常提及的三点,“把病人当亲人一样,对病人有爱心,对病人要关心,有问题要耐心地沟通,病人也会更体谅医生,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才更和谐。”这么多年来,蔡志民在工作中没有出现过一次重大医疗事故,也没有接到过病人一次投诉。

除了每周两天固定的门诊时间,其余时间蔡志民主要带学生们查房、诊治、手术或者参加各种会诊。病人对他的信任和肯定,已从工作延伸到生活。

有的患者痊愈后离开医院,在街上碰见蔡志民时,总是热情打招呼,并表示感谢。沙坪坝区是这种情况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蔡志民有时走在大街上会突然被陌生人叫住,“你不是蔡医生吗?我之前在你这里看过病!还有印象吗?”

他转身到商店买东西,没想到店员竟然也是自己的病人,“蔡医生你还记得我吗?以前我找你看过病呢!”

蔡志民被重庆市卫生系统评为“十大爱心大使”,被群众誉为“时刻想着患者冷暖的好军医”。这些荣誉都来自他“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人生目标。

出生于山东省邹平县一个小镇里的蔡志民,从小就体会到偏远地区对医疗条件的需求。当时村镇上医疗卫生条件简单,得了严重一点的病,村民只能先走到镇上,再乘车去30多公里以外的县城医院看病。

1973年,蔡志民成为西南医院的一名军医后,对病人的体谅和理解从未减少,特别是对来自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病人。

去年,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够,一位颈部长了一个小包块的农民一定要到医院挂蔡志民的门诊号。蔡志民给病人检查后,发现只是一个良性包块,看普通门诊号就行,建议病人退掉他较贵的门诊号,用省下的钱去抓药。

蔡志民从医42年,也有遇到患者家属在术前送红包的情况,在一时推脱不掉时,他就拜托护士长先保管,以免患者及家属多想,等手术完后再还给病人。

蔡志民担任市政协委员后,在看病过程中更多了一份心。他耐心听取病人在看病治病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和难处后,充分利用自己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建言献策。

病人反映来医院看病,住在医院旁边小旅馆里财物被偷,蔡志民提出了如“关于加强医院周边地区小旅馆、旅店、宾馆的治安管理及监控,保障外来人员在医院就医安全的建议”。看到新闻中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上突发疾病的事件,蔡志民又写了关于“在动车、公交车、地铁和轻轨配备医疗急救应急设备并对司机、乘务员进行一般急救措施培训的建议”,以上两个提案已经得到相关部门关注并落实。

“反映老百姓的问题,并向党和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他说,“长期临床与医疗实践中,发现复杂疑难与多科室相关疾病患者在一些门诊看病时,常常被要求分别挂多科室的号,检查项目多、结果等待时间长。当结果出来后,又常常因涉及科室多,各科室之间的协调不够,不能及时收治病人。”今年,蔡志民准备的提案就是“关于在各医院(二、三甲)门诊部设立复杂、疑难与多科室相关疾病的病人会诊制度的建议”。

(□ 见习记者 文/图 程卓 )

录入:颜永彬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