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储配一体化” 缓解电动车充电难
随着“节能环保”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汽车行业里的节能环保指向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如今已成为现实,但是在大力推行普及电动车时,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也显现出来。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主要采取电力增容进行集中式充电的模式,这种模式涉及到基础设施改造量大、电力增容成本高、邻避效应等问题,推广普及难。同时,由于电网配电容量是按照最高负荷设计,在确保高峰期用电安全的情况下,用电低谷期有大量的电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市政协委员邓琳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与储配问题的提案。
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技术优势明显
重庆2015年电动汽车的保有量约为3万辆,2020年预测将达到18万辆。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电动汽车相应的配套充电服务设施也需要随之发展。但是通过电力增容的集中式充电模式因其涉及改造量大等特点,推广普及有一定难度。“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技术正是基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一种储配能新技术。”邓琳委员解释说。
电动汽车充电与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技术实现后,可以在400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与分布式储能站联合运行而又相对独立,能在一定范围内自动实现调峰、调频。
另外,储配一体化微电网还可以实现配电变压器的动态增容,在不新增配电容量的情况下为大量充电桩供电。同时,这种新技术还实现了分布式储能与充电,彻底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电动车普及与充电基础设施
互相制约发展
虽然这种技术的优势明显,但目前重庆没有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改造面临来自电动车普及、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改造难应用推广,涉及电动车普及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由于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影响,电动车普及难。另一方面,因为电动车不普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无法实现商业运作,电动车与充电桩建设处于一个相互等待对方先行发展的状态,导致双方都缓慢发展。
邓琳委员接着介绍说,因政府尚无支持充电桩建设的配套政策,导致市场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充电桩电价支持政策,充电贵的问题也制约着电动车普及和充电桩运营。综合这几个方面,成为共同制约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改造技术在重庆应用和推广的主要因素。
增加电动出租车投放指标
带动电动车普及
为促进电动车普及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邓琳委员建议,市政府采取鼓励发展电动出租车的方式,增加电动出租车投放指标。“通过电动出租车的使用带动充电桩建设,使电动车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从而带动电动车的普及。”
江北区将智能储能产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培育,正在进行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改造的实体验证,要实现储配一体化微电网的推广应用,邓琳委员建议将江北区作为储配一体化微电网改造的试验区,先进行试点。
同时,她还建议,尽快出台支持充电桩建设的相关政策,对充电桩建设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充电桩建设用地给予相应的支持。
对于充电桩电费的收取,邓琳委员建议实行电桩优惠电价,“国内商用充电桩的平均电价约为2元/度,由于商用充电桩一般要建在停车场,所以还要收取每小时3-5元(重庆市)的停车费,这样充电成本太高,不利于电动车的推广使用。”
□ 见习记者 程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