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秀山石傩寨

□ 作者 龙 勇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笔下《边城》原型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有一个神秘古朴、美丽沧桑的石头寨子,称为石傩寨。走进石傩寨,就好似走进了鹅卵石的天堂,放眼望去,鹅卵石的房子,鹅卵石的墙,鹅卵石的梯坎,鹅卵石的路面,淙淙流淌的河水下面更是挤满了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的鹅卵石。据说,石傩寨里面的故事也如同寨子里的鹅卵石,满满的。

据秀山当地老艺人王世金说,坐落在洪安镇10公里大沟溪畔的石傩寨,又名老师沟,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居民为尚、龙、付、易、姚,杨六姓,现有70余户,300多人,系土家族、苗族。

清咸丰年间,傩戏启教祖师向法顺、向法旺来到秀山川河盖牛角山下传教傩神戏法,对居住在凉风洞处的尚姓人家说:“我们尚向同音,300年前是一家,是一族人,我们信傩敬傩是本分,因傩神就在你们凉风洞中,我们都是傩神的弟子”。从此,傩戏在尚姓人家一代代传承下来,并称凉风洞为傩神洞,洞顶写上傩洞三宫名:“天晶宫”“地晶宫”“水晶宫”;中间一副神联为:傩神洞中出戏子,主家堂前还愿灯;两侧有以日、月组成的傩文字的一副对联:日照晶华通大道, 月明朗映镇乾坤;并传下《傩法赠宝》“五猖”词:“土地(傩神)留下东西南北中;灯祖留下红、黄、紫、蓝、绿;老君留下金、木、水、火、土;孔子留下仁、义、礼、智、信;佛祖留下生、老、病、死、苦”的经典词语。

尚姓人家以搬演傩戏“还愿”为生,他们住的山沟也被人们称为“老师沟”了,又因就地取材,以涨水冲下的鹅卵石建房造屋、聚墙垒巷,美名为石傩寨。石傩寨虽历尽沧桑,但至今仍保留着独特的傩戏班子和别具一格的石木结构民居。因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且较好地保留了古老的习俗、纯朴的民风,堪称秀山土家苗寨的典型代表,于2014年成功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