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名人文化建设的政协路径
通讯员 李 祥
文化大师余秋雨有句名言:“看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城市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这个城市有没有厚重的人文文化,看这个城市诞生过多少位名人。”近日,大足区政协积极围绕开发历史名人资源建言献策,呼吁把名人文化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更好地推动大足由“文化大区”向“文化强区”转变。
名人缘何缺“名气”
大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公元758年唐肃宗设置“大足县”以来,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丰大足的沃土孕育了赵智凤、胡子昭、刘天成、余栋臣、饶国梁、饶国模、唐赤英等众多名人,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等方方面面。然而,大足名人的知名度目前并不高,甚至还有不少名人沉睡在历史中,不为世人所知晓。以大足石刻的创建者赵智凤为例,他开山化石,完成了世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进程,堪称中华民族一代文化巨匠。然而,在世人的心中,有多少人记住了赵智凤的名字?别说外地人不了解,就连许多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也并不熟知,这样的名人能算是“名人”吗?
名人缘何缺“名气”?大足区政协认为,公众对历史名人熟知度和认同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没有将名人文化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导致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和建设缺乏战略支撑;研究历史名人的专业性人才匮乏,对历史名人的研究不深,致使历史名人缺少吸引公众关注的“闪光点”;对历史名人的宣传深度和广度不够,没有形成社会关注的浓郁氛围。
名人怎样添“名气”
历史名人,在当下怎样“火”起来?针对名人缺“名气”现象,区政协面向委员们征集意见建议,汇集委员们的“智”言“智”语,开良方、献良策。
“建议把大足名人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强区’战略目标进行部署,编制实施《大足区名人文化建设规划》,组织专家学者对大足的历史名人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全面推进大足名人文化建设。”“建议设立名人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如规划建设大足名人博物馆,修建大足名人主题公园、名人雕塑组群、名人诗词碑林等。”“建议通过举办大足名人文化论坛、开通大足名人文化网站,以及发行《大足名人》系列邮票、宣传画册、普及读物,拍摄《赵智凤》、《饶氏兄妹》电视连续剧等措施,讲好名人故事,广泛推介、宣传大足名人,推动大足名人走出重庆、走向世界。”……在区政协撰写的《传播名人文化助力文化强区》报告中,委员们所提建议意见悉数得到采纳。
打造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历史名人的价值,不只是他们自身建树对时代的贡献,更在于他们作为历史印记的标签,为后世遗留了一笔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而这笔资源无疑是最能够体现先进性、地域性的特色文化符号。”区政协主席张有力认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实施名人文化建设,对全面提升大足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区战略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表示将充分发挥委员智力优势,全力助推大足名人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如果没有沈从文先生,凤凰飞不出大山;没有陈逸飞先生,周庄走不向世界。”湖南凤凰和江苏周庄借助名人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的成功案例,让张有力对下一步的助推路径有了新思考。他认为,大足作为重庆唯一的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旅游资源和名人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历史名人为主题的名人文化旅游业迅速升温,将区内旅游资源和本土名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打造名人文化旅游品牌大有市场。
“大足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尤其是历史名人,完全可以成为响亮的文化招牌。助推名人文化建设,我们信心满满。”张有力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