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1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4

杜惠平:“三下乡”激活农村电商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程卓/文 龚伟/图) 谈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一脸忧思:“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投入虽多,但是真正好的产品却不多。”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电商”。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指导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一时间,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一批批市场主体纷纷进军该领域。但杜惠平在调研中却发现了其热闹发展背后的多重困境。

首先是农产品标准化问题。想让农村走上电子商务化的道路,农产品标准化是前提,以前各家各户自行生产种植农产品的模式在新环境下已行不通。

农产品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工程,它包括生产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包装标准和运输标准等等。“只有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并使绝大多数的农民熟悉其标准,按其标准进行农业生产,才能克服农业经营主体在其生产方式和具体生产环节上的随意性,有效控制质量,才能够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在长期关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杜惠平发现除了农产品标准化,物流冷链化发展滞后,农村电子商务技术的人才匮乏等等,都是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在当前各方投入都比较容易走进农村的情况下,我们该思考如何让这些投入产生效益。在给予农业生产投入时,也需要考虑市场的需求。”杜惠平认为,目前农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程度化较低,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特色,这进一步阻碍了品牌的发展壮大。

针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杜惠平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完善电子商务标准,重点制定完善一批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农产品分等、分级、包装标准,通过市场化手段,逐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二是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好企业和市场的连接。三是搭建第三方平台,对农村电商市场推行“三下乡”策略,即“人才下乡”、“观念下乡”、“设备下乡”,缓解农村电商市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四是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创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外部环境。“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投入有产出,使农村电子商务真正发展起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