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民国时的“另类”植树名人

民国也有植树节,最早定在清明节,后来孙中山逝世后,民国政府就把植树节改在了其3月12日逝世纪念日,推动了当时人们的植树造林热情。这当中还涌现出了几个“另类”的植树名人和护林故事。

酒坛植树

梁鼎芬(1859—1919),广东番禺人,清末民初的学者、藏书家。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后任溥仪的毓庆宫行走。虽然进入了民国,可是光绪的崇陵建造计划没有停止。就是这个梁鼎芬克服一切困难绿化了崇陵,靠着200个酒坛完成了自己的造林计划。

据《岭峤拾遗》载:崇陵在1913年起建,经过一年半时间大致完成。逊位后的溥仪派梁鼎芬充任崇陵种树大臣,可是却没给他拨分文经费。无奈,梁鼎芬想出了一个妙法:时值冬季,他在北京订购了陶瓷酒坛200个,运回陵地,发动守陵人员,往这些酒坛里装满崇陵的积雪,然后用红布密封,外面贴上“崇陵雪水”的字条。另外写了一篇《募捐崇陵种树经费启事》。

梁鼎芬带着这些酒坛和启事,分别到满清贵族遗老家中,痛说崇陵窘况,乞请他们捐资购买树苗。如遇捐出较大款项者,他微笑拱手告别;若是拒绝捐钱或出资微薄,他当场大发倔脾气,给对方难堪。这一招还真灵,有哪家愿意听他咒骂?谁也不愿意最后得到一个对先皇不忠的罪名。200坛雪水送出去了,换来一大笔款子。是年清明,梁鼎芬派人买来大批松、柏、桧、杨树苗,亲率工人们植树、浇水、捕虫。

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梁鼎芬在崇陵三座牌坊内栽植云杉18株,象征18罗汉为皇帝守陵,在陵后山坡栽树4万多株,终于完成了崇陵植树任务。

植树政治

阎锡山(1883-1960),山西五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领导了辛亥太原起义,统治山西长达38年。最狗血的是,这位“阎老西”,还搞过一次植树政治。

据《汾晋遗珠》载:1919年前后,阎锡山提出“无山不树林”的口号,要求凡通行大道两旁,都要插柳植槐,林荫成行。

阎锡山布置完任务没有完事,他还亲自去检查,你看他多关心植树造林呀。有一年冬天,阎锡山去了阳曲、太原等县视察,行至阳曲境内,看见大道两旁的树苗,都给用草包裹了起来,看到这些树苗多有防冻设施,阎锡山很高兴。回省后,他百般夸奖阳曲县长孙奂仑,还决定提升为厅长。

原来,这个孙奂仑贼精明,他预先探知省长出巡的地区和路线,就将必经之地和巡视地区包括已经旱死和冻死的树苗一一用草包扎,名为防寒防冻,实则遮掩枯死。阎锡山决定提升孙奂仑后,左右机要人员便把真相告诉了他。可阎锡山却说:“能像孙奂仑这样做的,也是好的。”就这样,孙奂仑一跃成为省一级大员,顿时飞黄腾达起来。

其实,大家不明白,阎锡山明白呀,这个孙奂仑不是别人,正是直系军阀头子曹锟的外甥。阎锡山为了同曹拉扯关系,便扮演了一次醉翁的角色,难怪身边的人唤不醒他!

孔林福将

张勋(1854-1923),江西省奉新县人。民国初期北洋军阀。曾任长江巡阅使、安徽督军。这位“辫帅”好事坏事都干过,但是他干得最漂亮的一件好事,就是保护了孔林的参天大树。

据《豫章史撷》载: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勋正率领其辫子军驻扎在徐州。当时,山东省财政支绌,省议会急于筹款,但无计可出。有人建议说:孔林及四配诸墓,林木古茂,大可合抱,为上等木材,如能砍伐出售,得款当不赀。这个提议竟然还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认为此乃奇策,省议会一致议决通过。

孔子后裔衍圣公得此消息被吓坏了,急忙向当时的省督周子讷哭告求援,周子讷虽然内心不太赞同此事,但是也不便挽回成命,只好向衍圣公解释:“我是行政官员,对议会议决之事,文来只有执行。”

正在衍圣公无奈之时,他想起了张勋,于是星夜兼程赶往徐州,向张勋求助。外粗心细的张勋一听此事,即感觉不妥,气得吹胡子瞪眼,“哇哇”大叫:“鼠辈敢尔!”第二天就派兵三百人,把守孔林。还下达了一道绝杀令:“有敢动孔林一草一木者,杀无赦,不问都督、议长也!”孔林因此幸免于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