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双江“禹王宫”

双江“禹王宫”坐落在潼南区双江镇北街,占地12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556平方米,是双江古镇的古建筑群中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

跨进大门,迎面为一排青瓦粉墙的老房子和一个花木馥郁的大院坝,转身回望,但见一座飞檐翘角、琉璃简瓦的古戏台,这便是禹王宫戏台。戏台台口的吊沿上镂刻着24组戏目,近100个戏曲人物塑像,个个栩栩如生。两道半圆形的“马门”上,“出将”“入相”的横额,彩绘金字。台上左右二立柱上刻有一副行书木联:“优孟衣冠真是假,梨园子弟旧翻新”。戏台正中悬有一块鎏金横匾:“响遏行云”四个草书大字,超逸奔放,与对联相映成趣。

再往前行,为一个雕花护栏的大厅,厅前檐下悬挂着一块“声教讫于四海”的长匾。通过厅后的小天井,便是禹庙正殿,殿内原塑有大禹的坐像,殿前原悬有双江巨商“杨三泰”盐号所送的“二水安澜”“楚蜀同源”两块横匾。“二水安澜”点出了夏禹治水的主题;“楚蜀同源”指出了“杨三泰”的主人根源于楚之意。虽然眼下禹王宫的门楣、牌坊、匾额多已荡然无存,但通过许多遗存的细节,依然能让人领略到它当年的风韵和精妙。

禹王宫,顾名思义,本为供奉禹王的宫庙,但随着双江商贸的繁荣,便成为双江对外贸易的湖广会馆。在成立湖广会馆时,因双江对外贸易多为“杨三泰”及“川源通”商号所经营,因而建立的经费自然就摊在这两家商号账上。在整个修建和扩建中,除正殿外,还增建了戏台两厢的侧楼。类似当今戏院的楼厢包间,专供杨氏族人及接侍贵宾看戏之用。清末民初,新学运动兴起,“禹王宫”被首选为“潼南县立第十三小学”校址,从此“禹王宫”便又成了学校。又因双江是个“戏窝子”,民初就有了本乡的川戏班,由此禹王宫戏台便又成为双江戏人的戏台和双江人的文化娱乐场所。

随着历史的演变,1917年,双江邑人杨宝民在双江发动了护法起义,成立了“四川靖国军川北司令部”,其司令部便设在禹王宫,接着便在这里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川的护法战争。

1937年,中共川东临委派了一支乡村女服务队来到潼南宣传抗日救国,在这里办夜校,教抗日歌曲,演抗日戏剧等等,这禹王宫又成为潼南抗日宣传的基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