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头脑风暴” “再造”“英雄之城”
——市政协“委员传递正能量”活动走进合川侧记
徐敬业、彭永辉率委员专家考察范家堰遗址 黄兵 摄
本报记者 凌 云
合川,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建制2300多年,历为州郡治所,曾为巴国别都,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4月11日—12日,市政协“委员传递正能量”履职实践活动走进合川,聚焦合川旅游休闲胜地建设,为合川旅游品质提升、文物保护出谋献策。
春风又“绿”渠江岸
建设渠江“绿道”,是合川推动实现“历史文化、滨水休闲、乡村体验”三大主题融合互动发展的重点旅游项目。环线总长约100公里的绿道,覆盖面积近两百平方公里,将连接起钓鱼城、涞滩古镇两大历史文化遗产和沿线乡村资源。
4月11日,市政协主席徐敬业、副主席彭永辉和来自旅游、规划、体育、园林、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委员、专家们一起,乘船沿渠江而上,考察绿道建设情况。春风吹拂下的宽阔江面碧波如洗,两岸山水林田景观美如画卷。委员们边看实景,边听规划,心中也渐渐有了“打算”——
“我思考的重点是绿道建成后如何用好这个‘道’的问题。”市政协常委刘明华抛出他的想法。他认为,要通过开放发展,让绿道“活”起来,比如通过建设旅游公路、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策划全民参与并长期开展的户外运动,举办相关各类赛事,推出城市文化品牌。
秦远好委员认为,建设绿道,要坚持系统性,以多产业融合带动区域发展。“要搞好配套项目开发建设,促进沿江区域农旅、文旅、商旅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有景”,这是绿道在张远委员心中的美好愿景,他强调,绿道建设一定要保护好自然岸线,杜绝“大挖大拆大建”,通过分段补植特色植物,打造有主题的景观效果,促进绿色出行。
岳顺等委员还提出,绿道建设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完善水电气、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提高路网的便捷性和通达性。
让文化遗产重现光芒
渠江绿道自钓鱼城半岛起,至涞滩古镇止,如一条绿色的纽带,把合川两个“重量级”的“国宝”串联了起来:
涞滩古镇,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个半小时的绿道之行后,委员们在涞滩下船,穿过古镇瓮城和老街,来到二佛寺,考察古镇独具特色的禅宗文化。当得知合川正在推进下涞滩旅游综合开发,着力打造中国禅宗历史文化古镇时,释道坚委员建议,把对相关宗教遗址的研究摆上议事日程,深入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推进历史文化旅游。
“这真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4月12日,在位于钓鱼城北部的范家堰遗址听取了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后,徐敬业由衷感叹。范家堰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的一批珍贵宋代遗存,填补了钓鱼城遗址有关军政设施的空白,更丰富了钓鱼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为钓鱼城‘申遗’锦上添花!”委员们赞道。
钓鱼城,改写世界历史的英雄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登上钓鱼城,委员们一边回味着金戈铁马的悲壮历史,一边也对古城的未来展开思索——
“在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发掘历史原貌,再造时代精神!”市政协常委唐双福建议,合川旅游定位可以着眼于“世界要塞名城,山水休闲胜地”,以钓鱼城为“引”,让绿道“留人”。
罗兹柏委员则建言钓鱼城的导游导览系统“还需进一步开发”,他建议建设导览中心,做到“既解读现状,又诉说故事,并演绎场景”,形成“软开发主导,硬接待支撑”。
做好旅游“供给侧文章”
从绿道到钓鱼城,从实地考察到座谈讨论,委员和专家们的献计献策一路持续着:
“要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品牌引领,提升城市文化”,张欣委员建议;“要充分挖掘和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资源,讲好‘合川故事’”,邹后曦委员建言;“旅游不能让游客筋疲力尽,要带给大家一路惊喜!”熊康敏委员呼吁……
“委员们认真履职,为地方发展提出了独到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彭永辉如是评价。他建议,合川建设旅游休闲胜地,要做好供给侧这篇文章,满足旅游消费者新需求。
委员们还建议要做好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切实解决好旅游开发的支撑和品质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解决钓鱼城“申遗”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景区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多种媒体和平台,强化宣传促销,扩大旅游市场,提高合川知名度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