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伴我一路前行
在多年的读书生涯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对我影响至深。主人公之一孙少平年少时家境贫寒,时常挨饿受冻,然而,他却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在高中时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自此以后,更加努力地想尽一切办法读书。读书带给他精神上的满足,让他的视野变得广阔,由贫穷而产生的自卑也逐渐被自信所取代。读书也促使他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始终在追寻着一种除物质生活满足以外的更有价值的人生。
初读这本书,是在涪陵电大的寝室里。读这本书,相见恨晚,读起来如痴如醉,凌晨三点多都毫无睡意。从孙少平身上,我反观自身。我幼时家境穷困一如孙少平,高中时从农村来到县城,住校期间,没有床单,只有一张竹篾编的凉席,夏天睡觉无所谓,但在平均温度只有10℃左右的冬天,依然睡凉席,那冰冷彻骨之感至今记忆犹新。彼时,因贫穷而产生的自卑、狭隘也让我缺乏与生活抗争的勇气,感到无助茫然。在高三时,读到《青年文摘》与《读者》上面的一些文章,看到很多与我一样出身寒微的人在不懈奋斗,才慢慢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精神上的贫乏有些许改变,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我明白,真正的贫困是精神上的贫困,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固然重要,多读书、有知识、有才情、有智慧,保持精神追求,活得有意义,才是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
从此,我开始正视自己的生活,并通过不断的读书学习,丰富精神世界,寻找前行动力。从书中,我知道古今很多有成就的人,他们也靠读书度过最为艰难的岁月,坚守住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从他们身上我获得了无限动力和希望,从而不断克服现实中的困难,积极进取,不断进步。从高中时表现平平的后进学生到取得了自己曾经望尘莫及的硕士研究生学位,从看到身边同学同事朋友们的文章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时充满羡慕之情到自己也逐渐有文章见诸省市区级报刊杂志,从乡镇工作到被选调入涪陵区政协……虽然经历了漫长的10多年,虽然这在一些人看来轻而易举,于我而言,却是人生的突破,是对自己的超越,也是多年坚持读书的结果。
而今,我仍如孙少平一样,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因为家人不在身边,常常独自面对纷扰的世事和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寂寞无助迷惘脆弱自卑压抑烦恼忧伤仍会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曾说:“不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磨难”,我将我所经历的一切当作生活对我的考验!虽然世事不尽如人意,但绝大部分时间里,我感到生活是充实而满足的,是充满希望的,是值得为之打拼奋斗的——因为有书的陪伴!也许,在一些人眼里,我是孤独而寂寞的,这份旁人眼中的孤独与寂寞,于我而言,却是宁静而惬意的独处时光!在有好书陪伴的独处的日子里,我不再顾影自怜,伤春悲秋,而是陶醉在一个又一个用文字编织的五彩斑斓世界中,看芸芸众生熙来攘往,看大千世界神奇流转,从中洞察世事人情,获取知识智慧,透彻领悟人生,寻找前行动力,追寻更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