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考评辨
□ 作者 钟治德
考核官员,并非今始,自古有之。《朝野佥载》卷四记载:唐贞观中,桂阳令阮嵩妻阎氏极妒。嵩在厅会客饮,召女奴歌,阎披发跣足袒臂,拔刀至席,诸客惊散。嵩伏床下,女奴狼狈而奔。刺史崔邈为嵩作考词云:“妇强夫弱,内刚外柔。一妻不能禁止,百姓如何整肃?妻既礼教不修,夫又精神何在?考下。”省符解见任。
桂阳县令阮嵩,患有“妻管严”,宴请宾客时召女奴唱歌助兴,其妻阎氏赤脚光臂举刀闹席,宾客一惊而散。阮嵩钻到案桌下躲藏,歌姬狼忙逃窜。种种细节,被刺史崔邈掌握,阮嵩就地免职。严厉的处置,考核评语举出理由:“一个妻子都管不好,怎么可以管理好百姓?老婆不懂礼教,丈夫哪来办事精神?不合格,解除现职。”
这则旧事,至少传达出古代官员考评的三个特色。其一,考评并非事先通知部署,所以阮嵩才不收敛宴饮享乐,且不预先“招呼”好夫人。其二,官员的日常生活,列入考评内容,且非常重要,决定仕途。其三,考评依据事实,结论具有震慑的权威性,不称职的官员该免职就免职。
当下考评干部,亦有三个特色。一是提前通知部署,何时何地进行考评,被考评者心知肚明,能集中精力来“迎接”(或者说“对付”)上级考核。二是考评时主要是听取“述职报告”,“述职报告”的功能,是把“德能勤绩”讲够讲透,存在问题不能回避的当然要谈,尺度的把握自有妙笔,在此略过。三是考评等级的确定,是由“服务对象”划勾打叉。“服务对象”是谁?经筛选后通知到会者。具有这三个特色,将考评纳入一个可操作性很强的模式里,堂皇而不费力,结果皆大欢喜居多。
文化在于传承,考评官员干部亦然。比如刺史崔邈考评县令阮嵩,看看阮夫人的德行表现,古为今用一下也未必不可。当今官员腐败案件里,有不贤之妻出面招揽、掌权之夫幕后主使的“夫妻店”。此类“黑店”,缘何总是案发后才曝光?值得玩味。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