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华蓥雪霁成胜景

□ 作者 姜孝德

华蓥山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由北向南纵跨四川、重庆15个县市,延绵300余公里。王尔鉴选定巴渝十二景时,巴县正北远至华蓥山顶与岳池接壤。现在渝北区境内仍有四个以“华蓥”命名的山名——大华蓥山、小华蓥山、赛华蓥山、玉华蓥山,从这几个名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本地人对华蓥山的喜爱。位于渝北区华秦乡的大华蓥山据说就是巴渝十二景之一的“华蓥雪霁”所在地。

登华蓥观积雪,山高目远,千山万峰,顶雪披冰,粉妆玉铸,绵延起伏,气势磅礴。据说华蓥之“蓥”与“莹”通,大概华蓥山就是因为积雪晶莹如玉而得名吧。华蓥山不仅有雪,而且积雪的时间相当长,这无疑让巴县人多了一份喜爱。曾任邻水知县的郑觐光云:“每年八月积雪,四月始消”,而且“六月亦寒”;有人说得更夸张:“六月霁雪,终年不化”。相对而言,《华蓥山志》的记载就要客观一些:“雪积巅岭,至夏始散,遥如琼瑶撒地,晶玉铺山。”巴渝十二景的主审官王尔鉴写过一首《华蓥雪霁》,诗云:“最爱华蓥雪,新晴映玉林。何须披鹤氅,无事待立阴。长啸联风月,空山自古今。光流尘不染,清响度崖音。”古人爱雪,但他们似乎更爱大雪新晴的那一刹那,也就是雪霁之时。下雪的时候,雪花纷纷扬扬,遮天蔽日,一切都显得灰蒙蒙的;而雪霁之时,天空猛然放晴,一下子万里蓝天,不着一丝云彩,更加之新雪映碧空,上蓝下白,格外的亮丽,让人心情为之一亮。雪霁之美,就在于阴晦转入晴朗的那一瞬间。

华蓥雪霁进入巴渝十二景之后,这里成了巴渝诗人必来之地,无形中,这里也就成了乾隆至民国初年巴渝文人比诗的擂台。“银海光涌碎玉明,野梅花放晚山晴。”“崑岗堆碎玉,琪树偃疎枝。”“华蓥雪景冠渝东,积雪初晴迥不同。”“晨光都为瑶林灿,碎玉浑将古藓封。”情为景所动,情不自禁,挥毫泼墨,纵情高吟,他们好像并不在意别人怎样评价他们的诗,更在意自我心情的表达。

由于华蓥山的美丽,更由于它特有的人文环境,佛道二教争相在此建筑寺庙道观。千百年过去了,华蓥山成了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并与峨嵋、青城、四面号称“巴蜀四大名山”。

华蓥山成为旅游胜地,除去山川河流、人文景观、雪景外,植物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据介绍,华蓥山是一座珍贵的植物宝库,这里的许多植物都是植物学家心中的珍品,并且有不少的种类只有这里才有。今天的人们去华蓥山旅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冲着华蓥山游击队和双枪老太婆去的。当年游击队员战斗过的地方已经成了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

华蓥雪霁之所以成为巴渝十二景之一,绝不仅仅因为“雪霁”,若是没有其它的因素,大概她也进不了十二景。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