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故人已逝楼尚在 故事不老传千秋

□ 作者 宋 波/文 王国梅/图

建筑是凝固的乐章,是时代的印记。永川朱沱古街与其它古镇相比,木制两层串架房让人记忆深刻。特别是众多名人故居和古建筑,保存较好沿用至今,流露出浓郁的民国范。

这些故居的建筑形制既有对传统精华的传承,也有对西方文化的借鉴,风格中保留着一些老传统,但又涌现出许多新元素。这种个性的适度张扬,彰显着对自由民主的浪漫向往。

著名经济学家樊弘故居

樊弘(1900-1988年),号止平,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首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樊弘故居位于永川朱沱镇港口社区解放路28号。从一个长长的巷子进去,正对面是一座二层串架木楼。木楼底层有卧室、厨房、卫生间,一乘木梯,加装有简易扶手,可通往二楼。阳光透过亮瓦和窗口,斜射而入,明暗光影让人惆怅。登上二楼,有居室三间,地板均为条木,有床柜等后来添置的生活用具,但无人居住。

1925年,樊弘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1926年任北京《国民公报》、《中央晚报》编辑和记者。1927年任职于北平社会调查所和上海中央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4年任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教授。1937年赴英国进修,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939年归国后,历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1946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被誉为“民主教授”、“轰击蒋家王朝的大炮”。

1949年春,在北京饭店受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被毛泽东称为“社会科学家”;之后,又应周恩来邀请,到中南海畅谈国家大事;当年9月,以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身份,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

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大教授中得到中共中央直接批准的第一个党员。樊弘曾参加编写我国第一部《劳动年鉴》,后陆续出版《劳动立法原理》《工资理论之发展》《现代货币学》《两条路》《批判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等专著。

如今,樊弘故居在朱沱老街尚存,小巷深处的二层小楼早已人去楼空,但他的故事却在巴渝大地广为流传。

地理学家徐近之故居

徐近之(1906-1982年),原名念庄,字希朗,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

徐近之故居位于朱沱镇渡牛村。该院子坐西向东,原为四合院布局,主体建筑全部损毁,仅残存部分基石、院坝。院坝内有一石质水缸底板石,长2.4米,宽0.95米。人们在原部分基石上重新修建了泥墙房数间。院子前后均为竹林。

1931年,徐近之在就读南京东南大学(即后之中央大学)地理系期间,被选派参加中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的弱水(即额齐纳河)建立头等气象观测站。1932年,徐近之回东南大学复学并毕业,后留校任地形学助教。

1934年,徐近之受中央气象研究所所长竺可祯派遣,前往拉萨建成西藏第一个气象站。1937年,徐近之离藏返中央大学任教。不久抗战爆发,他随学校迁来重庆,任地理系讲师。1938年秋,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地形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0年转赴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46年7月1日,徐近之从美国回到祖国,重返中央大学,任地理系教授,所开“航空地理”、“海洋地理”、“地缘政治”等课程,内容新颖,深受学生欢迎。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徐近之任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学部委员。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对我国古代气候资料进行研究,创立了“中国历史气候学”这门新学科。

现代舞先驱郭明达故居

郭明达(1915-2014年),九三学社社员,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儿童舞蹈研究会会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舞的先驱”。

郭明达故居位于港口社区解放路143号,始建于中华民国。木结构三层小楼,矗立在老街中犹如鹤立鸡群。木楼两重檐,凹字型布局,小青瓦屋面,底楼部分为砖墙,部分为竹篾泥墙,二三楼为木板墙,整幢楼为木板楼面、木楼梯、木雕花窗。顶楼窗体损坏严重,窗柱上均有裙带式灰塑,柱头、屋脊、檐下天花板上均有花草、小鸟等灰塑,栩栩如生。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二楼有回廊,五间房屋至今尚能使用。主卧室内还有两层式洗漱架,雕工精美、漆面发亮,初步判断为民国时期器物。该民居做工精细,一到三楼的木制台阶,均精心作了圆角处理。底楼后门方正厚重,上面的木制门栓多达四个,极为牢靠。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1945年,郭明达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1948年后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纽约大学、尼可莱舞蹈学校学习进修,是中国舞界中首位赴美攻读博士者。1956年返回祖国,50年代末期举家迁往贵州。“文革”后回到北京,在中国舞协翻译外文资料,后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专事外国舞蹈的研究。1980年,郭明达率先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教授现代舞,使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出现了新时期第一批现代舞的报春花——《希望》、《再见吧,妈妈!》,在神州大地产生广泛影响。2014年1月,中国舞协授予他“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身成就奖”。当年5月,这位中国舞坛的常青树,带着遗憾与无悔,溘然长逝。

置身郭明达先生故居,我们感受到这位从朱沱走出去的爱国知识分子,其灵魂的唏嘘和精神的豁达。

漫步在朱沱的老街古巷,走进这些名人旧居,触摸着尘封已久的栏杆,在斑驳光影里,一种岁月沧桑的味道,如同国画浸染,慢慢泅散开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