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5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园林处处传佳话

□ 作者 杨耀健

南温泉旧址

名园满渝州

重庆何时始有园林?无考。见诸文献的是明代《巴志》。书中写道,南宋末年,制置使余玠在金碧山(今29中一带)筑园,命名“友石园”。

清末,尚可见到的园林有:明代礼部尚书王应熊所建“涵园”,在七星岗莲花池。明太师蹇义所建“西湖池”,在罗汉寺前。明户部侍郎倪斯惠所建“巴字园”,在今解放东路。陕西棉纱帮八省公所集资修建的张家花园,在今巴蜀中学。清代户部侍郎何彤云所建何家花园,在通远门内。

母城外鹅项颈,有重庆首任商会会长李耀庭在宣统年间所建“礼园”。另有巴县的“白鹤林庄园”“涵村”“阮庄”。江北的任家花园、胡家花园。南岸的左家花园、童家花园等。

民国初期至抗战时期,本埠士绅及外来大员陆续兴建园林。如母城内的“懋园”、适中花园、“特园”“桂园”“范庄”“怡园”、邓家花园等。江北的陈家花园、石家花园、黄家花园。南岸的孙家花园、“觉园”、魏家花园。沙坪坝的“渔庐”、汤家花园等。据统计,截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城内外以庐、舍、花园等命名或称谓的宅园多达上百家。

这些园林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玲珑,点缀在山城的层层台地之中,亭阁交辉。每遇晨雾暮霭,云烟环绕,疑为天宫。惟其姓“私”不姓“公”,一般市民难以涉足。

公园问出处

1921年,占据重庆的军阀杨森为宣示德政,决定在渝中后伺坡修建公园。30余米的堡坎刚建成,因他下野而中止。1927年,巴县士绅王汝梅等人成立“中山公园筹备处”,在建成中山堂后经费告缺,呈请公费代修。重庆商埠督办潘文华同意所请,定名中央公园,并令工务局同年10月兴工修建。公园于1929年8月竣工,引进狗熊、豹子、野猪、刺猬、狐、獾、孔雀、白莺、雉鸡等动物,令市民眼界大开。

1926年,江北市政办事处与士绅协商征地,变卖公产,1929年建成江北公园。1927年,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卢作孚,在温塘峡创办嘉陵江温泉公园(1948年更名为北温泉公园)。1929年,他又应民众所请,将北碚东岳庙改建为西部科学院暨火焰山公园,后更名为北碚平民公园。

巴县南温泉开发于1922年。抗战期间,国立中央政治学校迁到附近的小温泉,学生课余时间常到此游玩。

1940年,重庆市工务局在渝中修建南区公园,后在此设立邹容烈士纪念碑。

建国前,本埠共有6个公园,南、北温泉成为旅游热点。

坐拥巴山秀

解放后,老一辈革命家心中最重人民事。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指示:不仅要让群众打肉牙祭,还要打文化生活牙祭。他提议修建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并亲自题词。他要求市委、市政府搬迁,让出“王园”、“渝舍”,分别改建为枇杷山公园、重庆市少年宫。

1954年设立缙云山、歌乐山、汪山风景林区,后均改建为公园。1955年,建成西区公园,后更名为重庆市动物园。1956年,政府投资,将原“渔庐”改建为沙坪公园。1958年,将原“礼园”改建为鹅岭公园。

“文革”后,陆续在佛图关、南坪、大渡口建起公园。区县亦有不少公园或小游园。

新公园极大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文化宫常年开办盆景花卉展览、游园会、消夏晚会、科普展览、文艺演出、舞会等,游人如织。枇杷山公园地势高峻,可俯视两江,是观赏夜景的宝地。鹅岭公园开放当年,便植树2万余株,遮天蔽日,重峦叠翠,为市民消夏的好去处。

好山好水好风光,重庆人有福气。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