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6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大足区政协委员提出:

警惕低端机器人产能过剩

通讯员 杨 建

“近两年来,我市不少区县趁着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契机,争相规划布局机器人产业园。大家一拥而上,是否会造成机器人产能过剩?”5月26日,大足区政协组织市区政协委员视察万古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委员们在见识到“机器换人”所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红利”后,提出了疑问。

随着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城市地下智慧空间产业项目等携手入驻,目前万古工业园区已累计引进7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破百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万古,一座“现代工业新区、智慧经济新城”即将呈现。

“用三台机械手组成一个工作站,可降低10%—20%废品率,利润可提高5%。但这些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只是自动化装备,3至5年后也将面临转型升级。”张亚兰委员进一步说明。

正是张亚兰,在大足建区之初联名吕建辉、胡传明等多位委员以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通过2年时间的持续呼吁最终促成了万古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对园区发展之路,她关注甚多。

“担忧不无道理,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致使低端机器人产业链‘野蛮生长’,已出现产能过剩迹象。”刘开雍委员附议道。

早在今年初,大足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夏尧宣、贾金花等委员就密切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在大会发言、联组讨论环节积极建言:主动对接沿海发达地区,力争促成一批机器人优质企业落户。同时,要同步推进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创新平台建设,为该产业科技研发、产品孵化、成果转化、产品标准判定制定提供科技支撑。

“这几年沿海地区都在推行‘机器换人’,但却没有全盘考虑机器人市场与机器人产业的供给需求。”杨邦银年初去沿海考察过,他深刻地感受到机器人产业“蛋糕”有限,若无“一盘棋”规划,势必会导致机器人项目分散、重复建设,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是提早布局机器人2.0时代,还是沿袭传统产业发展的老路,值得深思。

“关键还是要在核心技术上精准发力!”区政协主席张有力也加入到“讨论团”当中,他建议园区要在技术研发上下功夫,积极引导企业找准标志性产品作为突破口,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夯实“大足制造”升级为“大足智造”的发展基础。

委员们的“智言智语”,得到工业园区负责人积极回应:将按照全产业链模式丰富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块状发展;利用既有科技资源,引导科研院所、实体企业相互合作、协同创新。

就在委员们议政最热情之时,一条由“掌上大足”APP推送的信息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大足以万古工业园区和龙水工业园区两个组团,建设重庆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