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6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01020304
050607080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4

“章法”之悟

□ 作者 向求纬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在我看来,不外两个词儿:“有章可循”与“文无定法”。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有章可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传承和发展。单就语文知识来说,那是我们须臾难离、无处不用的“拐杖”,其重要性无需赘言。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到的字词句和修辞方法、写作方法等,是先人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必须用到的符号,已经是通过千锤百炼、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字的“成果”,即是我称作的“章法”,是我们学习写作中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工具”。

然而,是不是我们拿着这个“工具”就可以畅行无阻了呢?那倒未必。我曾接触过一位爱好文学的中学生,他将他密密麻麻记着很多形容词的小本子拿给我看,让我再帮他想几个词,他说他从此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我想起我读高中的时候,每次做作文时花儿呀草儿呀总写得比别人花哨,于是老师老拿我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展示,自己也有几分窃喜。殊不知多年后回观那些作文,语法倒是规范了,形容词也堆砌得不少了,但认识问题的肤浅呀,内容的单薄呀,行文的无病呻吟呀,让自己实在感到汗颜。

所以,看来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还不仅仅局限于“遵章守规”。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些“规矩”不重要甚至可以被忽视了呢?当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篡改、阉割、生造已经定案的字词、成语、表述方法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叛。是的,社会要进步,文化要发展,陈旧的东西要更新,但人类总体说来是直立行走,偶尔倒立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总不可能都来倒行逆施吧?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掌握了既定的文化知识、写作技能,怎样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与不断更新的文化境界中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思维,抒写出我们的新意。这就涉及到我所说的“文无定法”了。

我过去曾接触到的大多数学生是,做作文时无话可写,常常是一篇作文三言两语就收场。反之,有少数学生则是见啥写啥,洋洋洒洒满河是滩不着边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了原因。于是,我在辅导高中作文时,除了完成教材中写作基础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去寻找新意,去捕捉灵感,去扩展观察和想象的空间,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也许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基础的定位,问题在于你是不是生活的“有心人”,要处处都要多留个心眼,多观察,多琢磨,勤动笔。其实说到底,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运用,没个固定的“模式”,不能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按照自己的套路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尽可能地“出新”。这样,才能体味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