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广阳立佛”
□ 作者 胡雁冰 文/图
释迦牟尼佛像通常有三种形态:卧式,立式,坐式。其中坐式常见,立式少见。
“广阳大站佛,仁者皆有佛。”南岸区广阳镇当地的老百姓很自豪,他们有世上不多见的站佛!
依上面的划分,“广阳站佛”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广阳立佛”。
当地人因为立佛位于广阳镇大佛村金紫山一块长15米,宽8米的巨型石壁上,故又把“广阳立佛”称为“金紫山大佛”。
“广阳立佛”始建于明成化二十年,佛高7.4米,宽3.6米,深1.5米。明崇祯五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道光十三年,光绪五年,民国二十三、二十四年,先后又有维修或重建。
“广阳立佛”石刻摩岩造像,除1尊大佛外还有29尊小佛,6尊菩萨,6尊观音,窟内有碑文7尊,造像均为高浮雕。
站立于石窟中央的“广阳立佛”,着围领裸胸式袈裟,右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外,结与原印,左手弯曲上提平于胸前,呈托莲花状,是最常见的阿弥陀佛立像造型。佛身装饰华丽,神态慈祥。它于中国石窟艺术式微之际,见证了巴蜀石窟造像艺术由岷江、嘉陵江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其始建年代虽然较晚,但确可谓巴蜀大地最后的佛影。其造像技法相较于繁盛时的唐宋有着明显的衰退,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