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走人亦风采
《韩非子·内储说上》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乃滥竽充数出典,国人认知率极高的一个成语,对南郭先生,总是讥笑的多。南郭事迹,前期是“混在乐队吹竽”,后期是“混不下去走人”。倘若坚持这种简单的“两分法”,是难以读懂南郭先生的。
吹竽对于南郭先生,是解决生计问题的手段,且有幸遇上吹竽大锅饭时代。史载齐宣王在位十八年,嗜好竽乐,日行朝拜仪式,吹竽伴舞乐队“必三百人”,缺一不可。于是南郭先生才得以就业于王室乐队,一干十八春秋,直到宣王驾崩。为了生计而混迹乐队,其情可怜,其行不值得讨伐。吃柿子捏软的,这是一种可鄙的勾当,国人跟着起哄了多少年,养成了一种文化人格缺失的心理定势。
齐宣王崩,齐湣王立。新王好独奏,上有所好,下必盛焉,乐手屁颠屁颠吹竽于新王前。享了十八年俸禄的南郭先生不去献丑了,一走了之。用人政策变了,哪怕你是体制内的老资格,也得跟着变。服,也得服;不服,也得服。南郭先生服吗?不服吗?他敢于从王室乐队出走,两种答案全在其中了。对于他的充数,成为讥嘲由头,口诛笔伐。而对于他的走人,即或提及,总被说成技艺不精而逃之夭夭。其实,南郭先生凭借漫长从业经历,随便找个理由,弄点花样继续充数下去,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他没有,或者是不屑,视十八年吹竽经历如鸿毛,无牢骚,不上诉,走人就是一种风采。
回望现实,充数的南郭多,走人的南郭少。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虽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但是在能上能下的推行上,障碍确实不小。机关单位里,不乏“混官”,原位稳坐不走人。政策归政策,“混官”有对策。“关系学”中的“上层路线”是继续“混”的重量级方术。众多能上不能下的官员坐在“铁交椅”上,享受着领导待遇,却不尽领导之责,直“混”到退休。
“混官”弊端,勿需多说,砸了“混官”“铁交椅”,南郭先生般的自觉走人会更让公众感动。荀子说:“贤能不待须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这是古今中外用人的哲理。在政治体制改革中,官员能上能下不以特权“混”终身,此乃人心所向。在这场改革中,要让“混官”自觉走人,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