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史讯

《沙坪坝区文化志》

获司马迁奖

日前,重庆市第二届区县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揭晓,《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志》获得最高奖——司马迁奖。

据悉,此次参评志书范围主要是2011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出版的区县综合志、乡镇志,以及区县出版的有关单位和行业志书。《沙坪坝区文化志》于2009年启动编撰,历时3年打磨而成,于2011年正式出版。该书以逾千万字的历史文献档案为基础,首次对沙区自1911年以来的文化历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记述,特别是对抗战时期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形成和改革开放以来沙坪坝区的文化发展进行了重点记述。

全志篇幅85万字,图片400余幅,采取专题设章的形式,分设章、节、目进行记述,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部翔实的沙坪坝百年文化志书。(李帙奇)

忠县白公祠完成提档升级

6月28日,作为全国仅有的两座白居易祠庙之一,忠县白公祠通过全面提档升级正式开门迎客。

据介绍,在公元818年,诗人白居易被贬任忠州(重庆忠县)刺史。而后,他在忠州居住了20个月。明朝崇祯年间,在忠州知州马易从的倡议下,白公祠建成,并成为历代文人凭吊白居易的胜地。

游客可以从升级后的白公祠仿古长廊清楚地了解白居易在忠县的生活。长廊两旁挂有白居易所写的12首诗歌,展现了其忠州生活情趣和真实情感的变化。他初对忠州印象并不好,从《初到忠州赠李六》中“更无平地堪行处”可了解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在忠州开山、修路、种花,与普通民众同乐,渐渐爱上了忠州。到离开的时候,他奋笔疾书《别种东坡花树两绝》道出“二年留滞在江城,草树禽鱼尽有情”的留恋之情。

为还原白居易的园艺岁月,忠县白公祠内建起了一片木莲林,林间石壁上刻有《木莲树图诗并序》等诗文。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醉吟阁已修缮完成;怀念白居易的诗词被打造成花岗石纪念墙,怀远亭、四贤亭等建筑也被重新修缮。

修建于明代的白公祠,历经历史风霜的磨炼和洗涤,如今再现在华夏子孙的眼前。(尹有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