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胡须藏故事

□ 作者 李朝林

1945年10月,民盟在重庆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留下一些珍贵的照片,其中一张是张澜、沈钧儒、鲜英和李公朴的合影。四位民盟美髯公的合影,当是有意定格,这也算是本次会议的花絮之一。民盟先贤中,长髯飘飘的自然不只四人,而且他们的胡须里还真藏有不少故事。

张 澜:银须飘飘国人识

1945年8月28日15时半,毛泽东率领中共谈判代表团到达重庆九龙坡机场。当乔冠华依次介绍迎候的代表时,毛泽东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张澜,不等介绍就走过去了:“你是张表老?你好!大热的天,你还亲自到机场迎接,不敢当啊不敢当!”表老说:“你为国事操劳,不负众望,应当应当!”

张澜与毛泽东相知于1919年,但这是他们首次见面。当时,有“得四川必先得张澜”的说法,但毛泽东能一眼认出张澜,主要还因为他那高大的身材和飘拂的银须。

不仅如此,很多后人也是因此而认识了张澜。有几张张澜参加国庆大典的照片,流传很广。照片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张澜,一袭长衫,银髯飘飘,站在毛泽东主席的身边,格外引人注目。

沈钧儒:藏须入港办民盟

和张澜一同到九龙坡机场迎候毛泽东的,还有沈钧儒,他也是银髯飘飘,但身材要矮小一些。

1946年11月初,民盟总部被迫宣布“解散”后,沈钧儒坚决地对周新民说:“民盟一定要搞下去,国内已不能公开搞,我们去香港吧!”他还表示:“我如走不脱,剃掉胡子也要走!”他与史良一起商定,由周新民先去香港做准备工作。

11月中旬,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沈钧儒化名“潘豫”,改年龄为“62岁”,取得免疫接种证,购买了船票。26日,沈钧儒乘车直驶太古码头,登上美国总统轮船公司戈登将军号客轮秘密离沪。30日中午,沈钧儒抵达香港。为了避免被人认出,他身穿黑呢大衣、头戴黑呢帽,将胡子藏在大衣领里。

1947年1月,他与章伯钧共同主持了民盟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民盟总部。

鲜 英:因须获友赠诗文

抗战时期,“民主之家”特园成为各界人士聚会之地。张澜每次来渝都会住在特园,沈钧儒、谭平山、于右任、褚辅成、胡厥文、邵从恩等大胡子也常来特园。达观楼内外,长髯飘飘的主人鲜英,和长胡子客人们聚在一起,三三两两,闲庭信步,谈古论今,也算是嘉陵一景了。

抗战胜利后,郭沫若曾诗赠鲜英:“嘉陵江上有一叟,银髯长可一尺九。其氏姓鲜其名英,全力为民事奔走。以国为家家为国,家集人民之战友,反对封建反法西,打倒独裁打走狗。有堂专为民主升,自酒专为民主寿。如今民主见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1946年12月,鲜英陪同张澜赴上海出席民盟二中全会,与柳亚子重逢。柳赠鲜条幅一帧:“武侠文儒一老遐,银髯重腹美如花。重逢共话春申浦,意取渝州民主家。”

看来,诗赠鲜英,没有胡子,实难落笔。

解放后,鲜英长髯依旧。友人仍称他“鲜老道”,孩子们背后叫他“鲜大胡子”,有后文回忆他“头戴宽边草帽,白色纺绸的对襟大褂,白绸裤子”,“有一把大胡子,风一吹,飘飘洒洒”。

李公朴:蓄须盼望和平日

1935年,李公朴开始蓄须。他说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国家不得救,就永远不剃胡子。

1946年2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0多个团体在较场口召开“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大会开幕前,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大会总指挥李公朴被暴徒扯着胡须,拳打脚踢,从台上打到台下,头部被铁尺打破,血流如注。第二天,民盟机关报《民主报》社论委员傅于琛等人到医院探望,李公朴摇着大黑胡子,满脸笑容地说:“个人受伤是小事,坚持正义,揭露法西斯内战阴谋是大事。”5月13日,李公朴在重庆和吴晗谈及自己的胡子时说:“剃,总归是要剃的。不过,一定要等到和平民主完全实现的一天。”

但是,李公朴没有等到那一天。离开重庆不久,他被列为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名单的第一号对象。当朋友、同事提醒注意安全时,他说:“我在昆明市内穿着灰色长衫,一脸大胡子,谁都容易认识我。我推进光明正大的民主运动,不怕特务杀害。”

7月12日凌晨,李公朴被特务暗杀身亡。他的胡子在火化前才剃去。

闻一多:留须等待日寇降

和李公朴一样,抗战初期,闻一多就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它能够长多长!”

1945年8月10日深夜,日本天皇的乞降照会从广播中传出。昆明全城响起清脆的爆竹,屋顶上挂起了各色旗子,人们冒着小雨,涌上街头,欢庆胜利。闻一多未能看到这一盛况,他正利用暑假在司家营处理清华文研所的工作。

第二天快中午,当王瑶和闻立鹤兴冲冲地从城里过来报信时,他才像个欢欣鼓舞的小青年,欢喜地跳了起来。为了庆祝胜利,兑现誓言,他马上到附近龙泉镇理发店去,把留了八年的长须剃去。

然而,挚友李公朴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9月2日晚,西南联大新诗社举行“为胜利团结与民主而歌”诗歌朗诵晚会。李公朴在会上看到剃须后的闻一多,不禁爽朗地笑着高声说:“一多,你的胡子剃得太早了。”闻一多回答:“我抗战开始留胡子,抗战胜利就剃胡子,这是我的誓言。”李公朴环顾四周,轻声说:“内战危机,十分严重,斗争形势,更为复杂。”闻一多立刻恍然大悟地说:“那我们就坚决反内战,争民主。”

1946年7月15日,为争民主,继李公朴之后,闻一多毅然赴难。

杜斌丞:八字须者中共友

民盟中常委杜斌丞身材高大,魁梧健壮,胡子浓密,人称“大胡子”。不同的是,他蓄的是八字胡,两边胡尖上翘,非常特别。虽然形象粗犷,但在友人和学生的眼中,他却是一个说话坦率诚恳,对人和蔼可亲的人。

杜斌丞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劝青年学生要站在“长线”(共产党)上。抗战爆发后,他主张“联共、反蒋、抗日”。西安事变后,杜斌丞很快接受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认定“共产党站得高,看得远”,喊出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响亮口号。南汉宸曾讲过,在党外人士中“首先接受党的主张的总是斌丞!”彭德怀也说过:“有识之士,就是那个杜胡子(斌丞)!”

因为反对蒋介石独裁,1947年10月7日,杜斌丞在西安英勇就义。朋友、学生为了纪念他,写了大量的诗文,其中有不少句子就与他的胡子有关。

比如,董必武的《闻杜斌丞先生在西安遇害为长句吊之》中有“大颡虬髯骨相奇,胸罗武库是吾师”;高宪斌的《九招》中有“有客有客人中龙,身长额阔须眉浓”;王昆仑的《敬题榆林杜斌丞楼》中有“雄躯伟貌美髭髯,志坚言简多真情”。

此外,因为杜斌丞的胡须颇似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布琼尼将军,警尘在《悼杜斌丞先生》诗中,称他“体魄魁梧气宇宏,虬髯劲似布琼尼”。当年,苏联留八字胡的人很多,杜斌丞的胡子,可能与他亲苏立场也有一定的关系。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