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0102
0304050607080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丰都父子进士

□ 作者 张学其

丰都历史上出过多名进士,其中有父子进士、兄弟进士,杨大荣、杨孟瑛就是父子进士,且都有建树。

杨大荣平反冤案不随大流

杨大荣(1421-1494年),明景泰庚午(1450年)中举,天顺丁丑(1457年)考中进士,是丰都县第一个进士,被授予大理寺右评事的官职。

杨大荣到大理寺后,工作极端负责,复查了许多大案要案。大理寺最高领导王恭毅认为他是寺里最能干的官员,对他十分赏识。1465年,皇帝下诏要求大臣们推荐官员,杨大荣得到王恭毅的大力推荐,被提升为江西按察佥事(正五品)。

江西积压的案件较多。杨大荣到任后,尽心剖决,常常夜晚点着蜡烛查阅案件,使很多疑难案件得到公正解决。

南昌有一户当官的人家被盗,他的儿子、女婿诬告是仇家某某所为。经查证,杨大荣认定某某是被诬告的,便将其放掉。大家都为杨大荣的安危担心。他说:“我不能以老百姓的命来巴结当官的。”后来,真正的盗贼被抓住了,大家才叹服。

杨大荣常以才能自负,为人处事不爱随大流,与上峰、同僚关系不太融洽。成化甲午(1474年),他任期满后,便请求辞官回家休养,得到批准。官民数千人请愿,要求杨大荣留任,但他毅然辞职回到了丰都。

杨大荣家境较富裕,但他比较仁义,常以钱财资助公益事业和贫困民众。回家后,他常将所见所闻所感写成诗,最后编成了《静轩集》。

杨孟瑛疏浚西湖得罪豪强

杨孟瑛是杨大荣的第二子,天资聪明,很小就纵观群书,特别会写文章。杨孟瑛于1487年,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获得第8名的好成绩,被皇帝赐与同进士出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官职。

1494年前后,他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杨孟瑛回家守孝。守孝期间,知县明引请他编纂《丰都县志》。

守孝期满后,杨孟瑛回京城上班,被安排到刑部,升任员外郎,不久又升任云南司郎中。

云南司为刑部最大的司,存积下来的案子较多,有些久拖不决。京兆府一位领导的亲戚强夺民田,有些领导不敢过问这件事,杨孟瑛从这位亲戚手中强行收回被夺走的田,还给农民。杨孟瑛不畏强权的事迹在朝廷广为传播。

1502年,杨孟瑛被提拔为杭州府知府。到任后,杭州连续两年受灾,他都沉着应对,受到朝野好评。

苏轼当杭州知府时,疏浚过西湖,留下了苏堤的政声。但经过四百年时间,西湖沿湖已被富豪侵占十之八九,西湖淤塞,城内河、井水源断绝,上塘河沿河良田千顷亦失灌溉之利,影响国计民生。

经过多次实地踏访,杨孟瑛上奏朝廷疏浚西湖并写下奏章《开湖条议》。从上书朝廷到正式开工,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正德三年(1508年)二月二日,杨孟瑛一边贴出告示,令占湖为田、筑屋建园的富豪迁屋平田,一边动用民工8000人,进入湖区开工建设。

到九月,杨孟瑛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并以疏浚、开拓今西里湖等处产生的淤泥、葑草等用于加高苏堤,另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加上堤北段宋时所建桥梁三座,西湖上共有了3条长堤,6座桥。

杨孟瑛把挖出来的西湖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使堤增高二丈,堤面增阔至五丈三尺,并沿堤种植桃柳,恢复苏堤旧时样貌。

当地民众对杨孟瑛疏浚西湖十分赞赏,有民歌说:“杨君来,西湖开,西湖清,杨君升。”

杨孟瑛因疏浚西湖得罪了不少豪强,1509年初,便被明升暗降为顺天府府丞(从三品)。

1510年,杨孟瑛辞官回到丰都,将名山上的家办学校改成平都书院,接收其他家庭的孩子读书。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