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岑洞水帘留诗篇

□ 作者 熊 勇

万州古城,乃渝东名都,上束巴蜀,下扼夔巫,风景如诗,水土如画,历来为文人钟爱之地。宋代,最早提出“万州八景”,后逐渐演变,至清同治时列“万州十景”。

岑公洞,位于万州南岸翠屏山下长江边的一个岩坎下。隋末隐士岑道愿曾居于此,故名岑公洞。洞门瀑布如帘,自悬岩飞下,淙潺不绝,下注溪涧,故称‘岑洞水帘”,为“万州古十景”之一。

洞中有二石如灵芝,屹立撑柱,为钟乳所成。传说岑公为仙界临凡,隐身之后,被封为“虚鉴真人”,司掌晴雨气象。后人称此洞为“岑公灌芝”或“仙人洞”。白居易、黄庭坚、陆游等众多诗人曾到此游历,留下众多诗篇。其内还有诸多宋代摩崖石刻。

岑公洞被列为万州古景,最早当在赵希混任万州知县时,即北宋元丰年间,至迟不晚于赵善赣任万州郡守时,即南宋庆元年间。他们两人均有写“岑公洞”的诗篇留在万州。

几乎历代在万州的知县和途经万州的著名诗人都写下了与“岑公洞”有关的诗篇。如南宋史学家李焘、南宋诗人洪咨夔、清代乾隆年间万县知县刘高培、咸丰年间县令丁凤臯等等。

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陆游了。他写有《游岑公洞》:“大业征辽发闾左,军兴书檄煎膏火。此时也复有闲人,自引岩泉拾干果。后六百岁吾来游,洞中正夏凄如秋。乳石床平可坐卧,水作珠帘月作钩。十年神游八极表,浮名坐觉秋豪小。试问岑公迎我不?鹤飞忽下青松杪。”陆游的描写非常细致。由起于战火而兴于闲人的野居雅趣,直转岑公洞的胜景,最后还赞叹岑公不看尘间浮名的气节,甚至还害怕岑公不欢迎他这“俗人”呢。

另一个有影响的是黄庭坚。他曾写下《万州太守高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赠二小诗》:“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定是岑公闷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犹健可频倾。”

不仅如此,重庆和万州本土的官员、诗人也留下了不朽的诗篇。首先要说的便是冯时行。

冯时行(1100年—1163年),宋代文学家,字当可,号缙云,被民间称为“巴渝第一状元”。

在万期间,他写下了《又和子应游万州岑公洞》一诗:“泉细或疑雨,岩深微见天,暂来如可老,长住不难仙。石髓层层落,松声处处传。欲归重回首,明月傍船舷。”这首诗有写田园风味,也有写物寓志的情怀。

万州本土写岑公洞的名仕当属清万县廪生胡憬和贡生罗永植。

胡憬,字静夫,清万县廪生。他是这样写《游岑公洞》的:“古洞何年关,门前挂薛萝。卷帘流水下,排岸好幽多。石气蒸云出,泉声带雨过。惟余芝草秀,郁勃老岩阿。”

贡生罗永植,字树生。他对岑公洞的感受是:“僻地幽栖几许年,危楼端合住神仙。穿墙作架经堪贮,卷水成帘石未迁。洞口薛萝通曲径,山中花柳得春先。凭栏北望开图画,城上人家郭外烟。”

他们都用优美的语言对岑公洞进行赞美,抒发了自己的热爱之情。

除诗以外,还有不少人物在岑公洞内留下了石刻碑文。因岑公洞位于长江175米水位下,三峡水库蓄水后,洞里的石刻碑文已被切割保存,现存于三峡博物馆移民纪念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