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7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妙趣横生的伞联

□ 作者 张小雷

我国是最早发明伞的国家,文人墨客在与伞相处的几千年中,不仅创作了不计其数的“伞诗”“伞画”,还撰写了不少“伞联”。

明代洪武进士解缙7岁时,随父出游,见一女子吹箫,父出句命对,曰:“仙子吹箫,枯竹节边生玉笋”,解缙应声对道:“佳人撑伞,新荷叶底露金莲”。枯竹,指箫;玉笋,指女子之手;金莲,指女子之脚。

清代吴文之9岁即善应对。某日,一客指画为题出上联云:“画上行人,无雨无风常打伞”,文之对道:“屏间飞鸟,有朝有暮不归巢”。

明代文学家祝枝山,一天在画家沈周的院内与沈观赏荷花,祝出上联云:“池中荷叶鱼儿伞”,沈即对道:“梁上蛛丝燕子帘”。此联之上联,又相传出自唐寅。一日,唐寅见池中鱼儿在荷叶下游动,遂得一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他正在为下联犯难时,一过路乞丐对曰:“被里棉花虱子巢”。乞丐的对句虽不够文雅,但系切身体会。

“伞”字的繁体由五个“人”和一个“十”组成。古代文人常用这个繁体字的结构特点,编造了许多拆字“伞”联。

明代吴江知县,一次见吴县、长洲二县知县携两把官伞同轿出行,遂得一上联“二公并轿撑双伞,大小十人”,但久未得下联。后来,长沙府尹闻知,便对以“一家造册分两图,内外八口”。“图”字的繁体由四个“口”和一个“十”组成。

明代无名氏所撰的《对类》载有一联:“四口同图,大口包藏小口;五人共伞,上人遮盖下人”。与此联大同小异的有另外两个传说:

明代杨溥小时候,地方官令其父服役,杨溥求免,官出一上联云:“四口同图,内口皆从外口管”。杨溥立即对道:“五人共伞,小人全仗大人遮”。言下之意,要求上官法外施恩。据说此官见杨溥有才学,便免了其父差役。

“奸”字的繁体由三个“女”字组成。相传宋代某知府闻知吕通判妻与妾沆瀣一气,怂恿夫君作奸犯科,鱼肉百姓,便对推官说:“二人为奸,二女皆从一女起”,吩咐将吕妻宣付有司进行处罚。通判得知消息,连夜叩见知府,说:“五人共伞,小人全靠大人遮”,请求知府宽免其罪责。

伞店的对联,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个文化“景点”,常令顾客驻足欣赏。如福州“闽都古街”杨常利伞店有副门联:“霖雨春寒,哪怕乌云盖顶;长途夏热,何愁白日当头。”又如某伞店联云:“看我当头掌掩盖;赖君妙手护跳珠。”“掩盖”,一语双关,既是动词,也是名词(伞);“跳珠”,雨的代称。联意是说,我为你遮风避雨,不全是我的功劳,还赖你的“妙手”之功。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