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官 寿星 寿乡
有报告显示,江津是重庆市百岁老人最多的区县。(资料图片)
江津,在明代就因长寿而出名。彼时,有五人被朝廷钦赐长寿官,可谓全国罕见。
长寿官,简称寿官,是明清时期一种官名或官衔。这是在明清时期的养老制度中,由地方推选并经皇帝恩诏颁旨、授予长寿老人冠带的一种名誉头衔。长寿官主要是八品或九品,也有七品、六品和附五品的,但为之极少。长寿官虽有官帽和官服,但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明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
长寿官的条件主要是年龄,其次是“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者”。长寿官通常每隔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评一次,评选流程很复杂,首先要经过乡里、同宗之人、士大夫推举,最后由官府衙门推荐,再参报朝廷评审。
明朝近三百年,朝廷九次钦赐长寿官,所以,被评为长寿官是一个县很荣耀的事,对被赐者来说,实属难能可贵。
江津被明朝钦赐为长寿官的有五人,其中郑氏父子四人,另外一人姓王。
光绪本《江津县志》“卷六·明”记载:“郑永宽,字大亮,宏治(弘治)戊申大旱,宽出粟壹千石赈贫乏。奉恩授七品服。十七年,复旱,子越宗、泰宗、兴宗各出粟柒百石助赈,三人俱恩例冠带。邑令王仪匾其堂曰世义堂。进士邹双山有诗赞。”清末《江津乡土志》“卷三·地理”篇曰:“郑氏世义祠,在县东南一百里黄泥场,内供明五品寿官郑永宽父子。奉勅建祠。”郑永宽是江津县骆騋山黄泥场人。他及三个儿子郑越宗、郑泰宗、郑兴宗都被明朝恩授为寿官。
江津县另外一位被明朝恩授为长寿官的是王朝佑。光绪本《江津县志》“卷六·明”记载曰:“王朝佑,字廷杰,太学生,邑大旱,输米二百石,赈济。奉恩赐寿官。”对此王寿官,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新的文字材料。
古时江津寿星也特别多。在战祸连绵的古代,偏于西南一隅的江津,环境安定,少有战争,历为避乱之境。江津历史上五次移民,来自五湖四海人群之间的通婚,使得后代具有“远缘杂交”的遗传优势。
清道光《重庆府志·耆寿》记载重庆府各县长寿老人及百岁寿星数:巴县5人,其中百岁3人;江津县10人,10人均为百岁以上;长寿县4人,其中百岁1人;荣昌县3人,其中百岁1人;綦江县3人,其中百岁1人;铜梁县8人,其中百岁1人;安居县6人,其中百岁1人;璧山县9人,其中百岁6人;定远县5人,其中百岁3人;江北厅2人,其中百岁1人……
清代三部《江津县志》以及《江津县乡土志》和民国版《江津县志》均对江津长寿老人进行记载。光绪版《江津县志》的《耆寿》、《续·耆寿》篇,记载了当时江津“耆寿”者达30人。这也是当时重庆府长寿老人最多的县之一。
2012年,江津被中国老年学会评选并授牌“中国长寿之乡”。目前,“中国长寿之乡”有包括江津、巴马在内的76个区县(市)。江津不仅是重庆市唯一,而且是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百岁寿星分布最均衡的“中国长寿之乡”。江津现有150万人口,百岁以上寿星就有129位,占全重庆市10%以上,排名重庆第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津人的寿命普遍较长,得益于仁山圣水的孕育和安居乐业的环境。山之魂、水之韵、风之淳、物之珍,孕育了江津这个长寿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