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8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叶圣陶写巴蜀校歌

□ 作者 邓义胜

叶圣陶先生1938年在巴蜀中学执教

“我们的巴蜀学校竹树茂密,江山环抱;我们的巴蜀学校教养兼施,中小并包;巴蜀是我们的乐园,这里的生活环境那么好!巴蜀是人才的苗圃,这里的培植功能那么高!我们的大西南,正待开发;我们的新中国,正待建设!巴蜀学校,巴蜀学校,愿在这大事业中,贡献最大的勤劳!”

每逢星期一早晨,位于嘉陵江畔黄花园的重点名校巴蜀中学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都会声情并茂地奏唱这首巴蜀校歌。

你知道吗?这首巴蜀校歌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原民进中央主席,有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社会活动家和“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他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闻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于1938年1月9日抵达陪都重庆,第二天即前往巴蜀学校参观,从此与巴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叶圣陶正式受聘担任巴蜀学校初中两个年级的国文教师。除教授课文外,他还要负责批改学生作文。两个年级学生的作文本有七八十本,每次都要花费三个半天时间才能批改完。

最初,叶圣陶不住在学校,每天挤公共汽车、爬坡上坎往返于学校和住地,非常吃力,后来学校为其安排了住房,随即全家搬入巴蜀校园内居住。巴蜀学校四季鲜花绽开,叶圣陶曾在日记中写到:“巴蜀校园中碧桃海棠均含苞待放,每晨看看,为之心喜,花不必开在自己家里,有得看总是欣然。”

叶圣陶在巴蜀学校授课期间,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就是给巴蜀学校撰写了三首校歌。本文开篇提到的就是他为巴蜀学校撰写的第三首校歌,而且一直传唱至今。这首校歌,叶圣陶创作于1938年。

叶圣陶1938年10月22日离开巴蜀学校。后来曾多次写信谈到对巴蜀学校的惦念,他每看报纸必得关注重庆巴蜀学校的有关消息。1944年8月22日,叶圣陶再次回到重庆时,又专门造访了曾经工作生活了半年多的巴蜀校园,并看望了巴蜀学校的师生。

春华秋实,桃李满园。叶圣陶所作的巴蜀校歌,意蕴深远,催人奋进。巴蜀校歌已在校园内传唱了近八十年,感染和激励了无数学子成长成才,报效祖国。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