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9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冯玉祥这样过六十寿辰!

□ 作者 叶 兰

“谈起冯玉祥是怎样过六十寿辰,你可能有很多种猜想,但你一定没想到,他是到璧山丁家同文中学和我们一起过的。”一说起此事,毕业于同文中学的邓廷安老人就激动不已。

1941年11月14日,冯玉祥六十寿辰。他当时身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要职,德高望重,军政界多有门生故旧,早就张罗着要给他祝寿,而他却以“国难当头,概不受贺”为由,“报答主人们”去了,他的“谱弟”蒋介石亲往冯宅祝寿亦未晤面。然而就在这一天,冯玉祥却到璧山与乡下农家穷兄弟、村校众师生,过了一个他认为值得纪念的生日。

璧山避寿

1941年11月12日,同往常一样,冯玉祥晚饭后开始写日记。其间不停有电话打进来,大都是询问过两天他六十寿辰在哪儿操办。冯玉祥夫人李德全也提醒他,该给大家一个答复了。冯玉祥说,日寇侵华,1938年江西九江同文中学迁至璧山丁家坳继续办学,校长熊祥煦多次邀请我到学校去,3年了,虽然我到璧山几次,但却没到学校去,我看这几天干脆就到学校去过生如何?与夫人商量后,冯玉祥在书房坐了一会儿,挥笔写下一首自寿诗《六十岁的小伙子》。

六十岁的小伙子

我们的主人,是全国的老百姓。

他们是筚路蓝缕,真正的贫穷。

他们无论怎样痛苦,还是供给我们的衣食住。

饮水要思源,自己要问问自己的良心。

方才是六十岁的小伙子,怎么能说是寿?

应当赶快努力,去报答主人们。

使他们有了好的吃穿住用,那方才算尽了抗日公仆的本分!

写好诗后,冯玉祥抄了一份,请周恩来提修改意见。

1941年11月13日,冯玉祥驱车来到璧山丁家坳,前往同文中学、丁家坳和附近乡场了解民情。

1941年11月14日上午,他从璧山来凤回丁家坳途经兴隆铺时,看见3个担柴的小孩艰难地走在公路旁,便让孩子们上了车。在车上,冯玉祥了解到这些小孩家境清贫,分别时给了他们一些钱拿回家去。晚上,在日记里他写下如下这首“丘八诗”:

过兴隆店

我经过兴隆店,曾看见三小孩:有一个十四岁,他名叫刘金水;又一个十三岁,他名叫刘老幺;再一个才八岁,他名叫陆木儿。

他们住丁家坳,家赤贫饿肚皮,工作累病叽叽。这一次去赶场,担柴到来凤驿。大的担四十斤,顶小的念斤余。小囝子嫩骨头,那能出这大力。天不热汗直流,路太远心里急。来到了兴隆店,马路上歇歇肩。陆木儿要压瘫,泪直流不能干。

有朋友亲眼见,指给我看路边。我一看太可怜,停下车商量看。我就说车带他,连劈柴也能办,问你们愿不愿?陆木儿实欢喜,说着话把柴担,到车前装里边。那二个也情愿,担了柴到车边,“也带我一样办!”我说好一块干。装上柴装上担,三个小孩车内钻。正说话开了车,三个小孩笑呵呵。

看他们很快乐,他也说我也说。说声到丁家坳,三小孩车下跳,将劈柴车下抱。这一担那一担,都捆好都装好。照像镜,拿来了,我抱着陆木儿,每一边一小孩,四个人照了像。三小孩只是笑,也不知说谢谢,他心中却分晓。

这一天这件事,我觉得有意义。写下来作日记,可记念穷兄弟。

师生祝寿

同文中学是美国基督教会于1867年创办的私立学校。冯玉祥信奉基督教,人称“基督将军”,被同文中学校长熊祥煦聘请为学校名誉董事长。

1941年11月13日,冯玉祥突然到学校,熊祥熙很纳闷,交谈中了解到冯玉祥要住几天,就更疑惑了。后来打听到,原来冯副委员长是来避寿的。熊校长出面,准备以全校教师的名义在街上饭馆为他祝寿。冯不同意,说是要吃酒席可以,但有两条:一是要节约;二是要由他付钱,否则辞谢不就。校长没法只好依了他。席间,熊校长说,我们想请您给全校学生讲几句话。冯玉祥一听,满口答应了,并且说,晚上我请全体师生吃“过桥面”。

下午,冯玉祥一人到丁家坳街上转了一圈。4点多钟,同文中学全体师生集合在学校礼堂(教会礼拜堂)。校长致辞:“今天是冯副委员长的六旬华诞,我们大家向他祝寿。”“起立,鞠躬!”冯玉祥答礼,嗓门很大,“诸位不要叫我冯副委员长,叫我‘老冯’好了”。校长忙插话:“那么我们大家都称你冯先生,好吗?”冯玉祥点头认可。接着他又说:“今天我不是训话,我只和老师、同学随便谈谈。国难当头,日本鬼子还在加紧侵略我们,个人的寿没什么好祝的,60岁不算一回事。希望同学们‘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我15岁当兵,读书识字都是在军队里学的,学起来十分艰苦,你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啊!”当讲到国破家亡,必须坚持抗战到底时,冯玉祥更是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傍晚,同文中学操场上摆了几十张桌子,大桶装水叶子面,大缸钵装臊子,全校300多师生集体吃了一顿自助寿面。席间,冯玉祥起立,勉励同文学子要“读好书,做好人”,最后用他那醇厚的中原口音即兴唱了一首中原小调,最后几句台词是:我辈哟呵呵读书哟呵呵怎敢懈怠哟嗬嘿!这件事当时在《新华日报》报道过。

写诗谢寿

1941年11月14日,《新华日报》以整版篇幅,在“庆祝焕章先生六十大寿”的总标题下,刊载了毛泽东等各方面的祝电,周恩来的《寿冯焕章先生六十大庆》寿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邓颖超等撰写的祝寿对联,董必武、郭沫若等人的祝寿诗,同时还刊登了冯玉祥的自寿诗《六十岁的小伙子》。

中共朋友们的真挚感情使冯玉祥十分欣慰,1941年11月15日,他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璧山丁家坳写下了《谢寿》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谢 寿

谢谢我的长者先生们,再谢谢我的老少朋友们,

因为我六十岁的生辰,用了百般的方法,

使我惭愧,使我兴奋!

我不但得着了很多的激励,并且得着了你们很多教训。

我对国家没有作成什么,我对本分没尽到了什么,

这是教我努力前进,这是为了鼓励别人。

我这嘴实在不会说述,我的笔杆实在不会抒陈。

我就是再说再写,也不能形容出我的谢忱。

我只有在今天立一个最大的决心,做一个崭新的青年人,

向着真理不断的迈进!

为了我们的国家民族,为了全国同胞和全世界的人群,

努力不懈不怕牺牲,尽自己的本分打倒侵略的敌人。

我就拿这一点恳挚的心情,来感谢我的长者和朋友们!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