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牌子”变“金饭碗”
——石柱县政协助推西沱古镇保护与开发记略
通讯员 黄玉才
“要认真落实政协建议,高标准设计西沱古镇修缮方案,严格按照设计方案高质量建设,打造‘古镇经济’。”8月25日,石柱县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县委书记蹇泽西在会上强调。
西沱古镇历史悠久,现存众多明清时期的土家民居、寺观、会馆、商号、盐店、街铺等,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200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特别是古镇内的“云梯街”,有着“万里长江第一街”“建筑活档案”“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等美誉,2008年入选重庆人文类景观“巴渝十二景”,被命名为“西沱天街”。然而,虽然有了响亮的“金牌子”,但却因保护开发滞后,没能让当地百姓端上“金饭碗”。
“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不能败。”多年来,县政协高度重视西沱古镇保护开发利用工作。2012年11月,县政协副主席马世兰带领文艺界别委员前往西沱古镇调研,并提交《不当败家子 保护“金”字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沱镇急需抢救保护的建议》集体提案,呼吁编制西沱古镇保护规划,立法保护西沱古镇。该提案被县政协作为重点提案,并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县城乡建委、文化委、规划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加紧制定西沱古镇保护规划。与此同时,县人大加快立法保护步伐,《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保护西沱古镇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今年年初,得知县委、县政府将西沱古镇保护开发列入2016年工作要点后,县政协紧跟步伐,将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履职课题。8月10日、8月23日,县政协主席孙开武两次召集相关部门,听取西沱古镇保护开发情况,了解西沱古镇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8月24日,他又带领委员和县规划局、县城乡建委、县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走进西沱古镇进行视察调研。“西沱古镇与周庄同样是首批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周庄早已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旅游古镇,而西沱古镇却仍是‘待字闺中’,值得反思。”视察中,孙开武意味深长地说。
“建议对云梯街进行合理建设,加大投入保护好西沱古镇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历史街区的历史格局和人文环境”“建议按原貌做好毁损建筑的修复工作,防止建设性破坏,留住‘乡愁’”“污水管网、消防等基础配套设施要统一规划,同步推进”……在县委召开的西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专题研究会上,孙开武代表县政协所作的建言,得到蹇泽西的高度认同。
“要用文化将古镇串起来,从打造“古镇经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布局业态。”蹇泽西表示,将充分挖掘提升西沱古镇的文化和商业内涵,切实保护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块“金”字招牌,让它体现应有的社会价值,把西沱古镇打造成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耀眼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