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9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唤醒沉睡的老街

通讯员 方 莉

8月26日,题为“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明年重现开埠和抗战重庆风貌”的新闻在《重庆日报》上整版刊登,不仅品味了历史沧桑,还对修复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南岸区文化委副主任雷旺说:“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是主城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么多年的努力中,政协可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持续呼吁 抢救开埠文脉

对于南岸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南岸区政协有着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自八届区政协编辑出版了《南岸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完成了存史的文化使命后,九届区政协从2012年即任期的第一年起,又接力发起了抢救南岸文脉的行动。当年4月,在关于开埠文化保护与利用专题协商会上,“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经济资源,要理顺文物管理体制,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委员们积极建言,区政府也从谏如流。

会后,区政协还进一步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当年8月就完成了重点课题《南岸区开埠遗址抢救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建议》。明确提出,“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在南滨路的米市街、慈云老街、弹子石老街一线进行规划布局,作为开埠遗址开发保护利用的载体”。该区区委主要领导批示,“有学习思考研究的价值。有关部门要专题研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曾任区文管所所长的冷静说,“现在看来,当年采纳政协建议对米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打造非常有利。”

在城市的建设中,历史文物的保护总是那么艰难。2012年,米市街一期修复工程开工,到现在才完工,共修复了5栋建筑。在这个过程中,区政协也持续关注,多次组织委员实地走访了法国水师兵营旧址、慈云寺、米市街及龙门浩街区等,并就相关保护问题进行协商座谈。去年11月,区政协形成了调研报告《南岸区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提出了“规划与文物脱节、文物权属关系复杂、缺乏有效监管与执行处理手段”等问题。该区区委主要领导批示,“区政协就我区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建议是经过认真调研,仔细思考提出来的。要在具体工作中吸纳。”

达成共识 唤醒沉睡的记忆

“历史文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挖掘南滨路的开埠文化与抗战文化,重点打造米市街、弹子石老街、觉林寺老街,把文化产业园区和慢城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更加深刻地了解重庆的城市记忆”;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制片厂因大轰炸搬迁到了黄家巷,影视文化资源很丰富,历史文化街区要和影视基地相结合,做成亮点”;

“南滨路的文化具有不可复制性,很有故事性,要以特色文化加产业文化的方式,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同时聚焦文化卖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宣传”;

……

在今年4月21日召开的南滨路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与专家们纷纷建言。“留住南滨路沿线乃至南岸区的历史文化底色,留住自己的文化符号”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区委常委、南滨路管委会主任王愚充分肯定了与会人员的发言,“各位专家和委员的发言让人深受启迪,相关部门要认真吸纳。”

如今,随着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沉睡的历史即将唤醒。雷旺说,“老街的记忆要用心寻找,真心保护,尽心利用。还要进一步请区政协文史委、市文物局的专家认真研究,详尽考察,拾起散落的故事,找回沉淀的城市记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