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观之“三奇”“三谜”
永川区永荣镇银鼎山上一片开阔的楠竹林里,静静地伫立着一幢串架房,竹木石结构,非常古旧。这就是朝阳观。
朝阳观起初规模不大,后经历朝增修,建成正殿、上殿、下殿、偏殿等12间。时至今日,朝阳观只存正殿残部。从残存的雕梁画栋上,仍可窥见其昔日的轩昂气宇。
盛夏,永川区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专程前往对其进行探寻。
三 奇
彩绘壁画
在朝阳观正面的墙上,竹篱糊粉间绘有“千里走单骑”“三英战吕布”等16幅壁画,这在永川乃至渝西地区现存的宗教场所里都较为少见。壁画绘制工艺考究,设色高寡素雅,单线穷意,颇有道风;人物造型生动,横刀立马,栩栩如生;场景渲染有度,山石林间,八面来风。壁画总体保存较好,右上墙两幅的白灰虽已脱落,但内里仍绘有单线人物和建筑底稿,亟待抢救性保护。
历代碑碣
朝阳观的碑碣,具有“多”“全”“序”的特点。其一,数量多,殿内殿外、观内观外,均有碑碣。其中,正殿内神像后有《普度无穷天尊》碑刻1通;殿外有《广行功果福有攸归》《建立灯碑永垂万年》《万世永赖》等石碑5通;观外有《建修朝阳砦碑叙》《功德碑》等5通,遗憾的是3通已倒伏,1通被折断,亟需抓紧修复。其二,内容全,各类碑刻均有前言,文字较多,引经据典,交代相关背景;碑文书写清秀,笔力刚劲,有柳、赵遗风。其三,大多传承有序,碑碣内容大多明确载明纪年,涉及清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年代。
宋代古塔
出了朝阳观,往右行约100米,在一片松林掩映中,一座明显有着人工痕迹的塔室出现在眼前。塔室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八字形石墙,单层檐,屋檐状;两侧条石呈八字形分布,由小变大,外端翘角有瑞兽雕刻;底部留有一个约1米的正方形石洞。室门现存一半,另一半倒伏在洞内,已断成两截。两扇石门均雕刻有精美的朱雀及花卉、纹饰,且有一小石孔,可从门内门外掩锁。室额上有三朵仰莲。石墙两侧有花卉雕饰。塔室上部有一石塔,共7级,塔高1.8米,顶端为一圆石,塔身略向右倾。
进入古塔石洞,内为一室,底部及四周均以条石砌筑,凿痕平行分布。石洞高约2米,内壁设有一龛。石洞顶为藻井式,砖体错落,渐次收顶,形似穹窿,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
三 谜
始建年代之谜
据《永荣镇志》记载,朝阳观始建于大唐贞观年间。但考证朝阳观现有碑文,多有清代重修等记载,却无始建之纪年。塔室断代为宋,与朝阳观碑刻纪年的清代各朝,在时期上相差甚大,两者又究竟是什么关系?
朝阳观寺之谜
朝阳观外《建修朝阳砦碑叙》记载:“本县出示晓谕,认真办理在案。兹据绅粮朱桓益等奉恩示谕,踩得境内地方朝阳寺观业。界内有一高坡,地势险阻,四围高岩,坡上极直,宽一里许,尽可修筑砦堡。”据当地村民讲,石塔之前有一无人墓,老辈们都称呼为“和尚坟”。朝阳寺观的称谓,是否说明在修建朝阳观之前,此地原有朝阳寺旧址?据查,佛教虽有禅洞一说,但多在天然形成的溶洞内或崖壁上凿刻,人工砌筑的却鲜有发现。这处古塔,究竟是佛教的禅洞,还是道教的闭关之所,亦或是宗教中的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制?这个问题需研读碑文才能深度考证。
石柱对联之谜
在朝阳观,十多根长条形石柱高高矗立,柱础纹饰雕刻精美,石柱上刻有多幅对联。如:“庙貌维新千年佛国凭精庐 神光火种万古禅宗仰主持”,“森罗万象全彰菩提妙(lǎng) 尘影无私独灵古佛家风”。这让我们困惑不解:在道家的场所,为何会大量凿刻“佛国”“禅宗”“菩提”“古佛”等佛教独有的词汇?
建筑、文物都可以修复,让它们历尽沧桑之后恢复原初的美,但时间不能。那些破损的时间形成的谜团,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不但没有因破解而消失,反而愈发显现和扩大。调研组感慨,历史就像一个“无底洞”,无论遇上多么高明的侦探,也永远不可能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