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4

看月亮

□ 作者 大 窗

前天晚上,办完事回到家中,疲累地躺在靠墙的沙发上,静静的闭目养神。忽然,我听见了墙根昆虫的叫声,“曲曲曲”的,纤细而执着,仿佛带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欢乐,一寸一寸地透过墙壁,传达到我的耳朵和心灵。我的倦意一扫而光,坐起来耳朵贴在墙上,聆听这久违的美妙乐章。

大自然总是按她自己的步履在不断前行,她默默无语的陪伴着我们。你不能说她没有诗意,只是我们奔忙着无暇顾及,或没有感觉到而已。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往往追求感观享受,眼睛常常像熄灭的灯,心灵漆黑一片。

其实在自然界,美无处不在。自在欢歌的昆虫,油绿柔嫰的小草,色彩斑斓的鲜花,轻盈潺湲的小溪……还有,按着农历的步子周而复始盈亏圆缺的月儿。

夏夜,乡村小院里大人们坐在一起纳凉,谈天说地,小孩子们追逐嬉戏。忽然有一个小孩子停了下来,指着天上叫道,月亮!月亮!他的母亲急急忙忙跑过来,按住了他的手,说,不能指月亮,你看它等会儿飞下来割掉你的耳朵哟。小孩子赶紧把手藏到背后。他的母亲走开了,他捂住了耳朵。后来他常常怀着恐惧而好奇的心理,偷偷指月亮,口中还念念有词。那个调皮的小孩子就是我,他长大了。月亮在他心中,一直高高挂在天上,也亲近地生活在他的周围。月亮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因此他对月亮,甚至对四季星空,对整个自然,多了一份遐想与浪漫情怀。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渠江畔。每年夏天老乡们都把玉米晒在江边的大石坝上,晚上搭个草棚,守着玉米过夜。很多人在一起纳凉闲论,却也热闹。有一晚,我与两个五十多岁的老乡坐在黄灿灿的玉米堆上,听他们谈些农事气候一类的话题,习习的江风使人格外舒畅,这时一轮圆圆的月儿从渠江对岸的山顶上升起来。呵,真美!只见远山近树村落田野,薄染脂粉,淡施铅华,连那哗哗的江水声也更加富有韵味了。那份朦胧迷离、安详沉静的美,使两个老乡也停止了说话,凝神望着天空。

后来又开始了谈话。不知怎么谈起了月亮星星大小的问题。我作了一件傻事——我试图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服他们,但他们坚持认为如果月亮落到这个大石坝上,他们两人完全能抬起来。我暗笑他们的愚昧落后,不屑与之争论了。现在我想起了他们看月亮时新奇的眼光、陶醉的神情,我知道自己错了。不是吗?我的母亲和老乡们对自然并没有多少清楚的认识,反而获得了生活的韧性与情趣。

当我们拥有了关于月球的知识,自然就对月亮少了一份膜拜,多了一份现实的漠视。生活就像一枚锈蚀的铁钉,把童年时那份遐想与浪漫情怀一点点挤出去,整天扎在俗务琐事之中,变得庸俗起来,身心也格外容易疲倦。

今天晚上就有一轮很好的新月,斜挂在窗外的树枝上,好像一片发光的树叶,在春天一碧如洗的夜空中,鲜活的生长。我看得出神,身体新鲜得要发出嫰芽似的。我仿佛听见了自己心灵的歌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