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创新之城
——沙坪坝区政协专题协商“双创”工作
通讯员 李帙奇
“筑巢才能引凤,要依托沙区优势资源和创新创业聚集要素,加快推进重庆大学生微企孵化园、微企梦花园、外国留学生创业园等园区建设”“结合区域实际,合理确定众创空间建设标准,提升众创空间建设质量和效果,避免一哄而上、低质重复建设”“明确发展目标,统筹协调推进,使沙区成为西部的‘创新之城,圆梦之区’”……11月3日,在沙坪坝区政协常委会议室里,一场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协商活动正在进行。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发挥沙区科教优势、打造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举措,如何把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是区委、区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年年初,沙区政协将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纳入重点调研课题,并于4月成立专题调研组,召开调研工作启动会,拉开了调研工作的序幕。在半年的调研时间中,调研组深入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走访调研10次,召开调研座谈会20余次,并到市内多个区县考察学习。在汇聚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案》,提交区政协常委会审议。
“科教文化是沙区的优势资源,区内不仅汇聚了全市30%的高等院校,还有众多科研院所和平台,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人才不足、科技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区政协常委、重庆大学教授王涛建议,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创办科研院所,大幅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和长远需求,加快引进龙头企业、研究机构和优势技术等各类创新资源。
“还应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人才+项目’的领军人才,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和人才安居工程,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就读及住房保障问题。”区政协常委、重庆大学教授竹隰生说。
区政协常委、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田盈建议,着力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健全小微企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和成长辅导机制,通过帮扶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不断做大市场主体总量,提高市场主体质量。
……
经过深入、认真地讨论,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案》。建议案提出,注重创新创业特色,以大学城为载体,秉持“一校一特色”原则,坚持产城融合,利用、盘活大学城各校区优势资源,布局一批体现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的众创空间;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利用核心区域城市改造、交通升级等优势,盘活重大、重师老校区等高校教学楼宇,规划建设楼宇经济产业和高端商务楼宇集聚区,打造沙区城市教育产业综合体和众创空间发展新地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统筹制定激励政策,加强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统筹协调,有针对地开展政策设计,政策和资金扶持做到“一个漏斗”进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设立“沙区创新创业会客厅”,形成统一的“双创政策包”,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推进创新创业工作,既是当前沙区扩大就业、富民兴区的重大举措,也是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沙区经济升级版的有效途径。”区政协主席黎万宏强调,要让政协建言成果在推进沙区创新创业工作和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发挥作用、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