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啃下医改“硬骨头”
本报讯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潼南区政协召开九届八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
“城市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相比,无论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门可罗雀,医保报销的杠杆作用难以发挥,分级诊疗困难重重。”区政协委员、区中医院副院长刘学认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关键在于鼓励城市医院与乡镇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在廖先渝委员看来,医疗改革是“三医联动”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她建议,对参保居民在定点区(县) 、乡镇级、村级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及药事服务成本,统一实行一般诊疗费政策,由参保患者和医保基金共同承担;公立医院取消15%的药品加成,由医保基金按每床日、门诊每人次给予适当补助。
针对医疗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问题,张元海委员呼吁增强用人单位的自主权。他建议,政府出台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建立“编制部门管数量、主管部门管结构、人社部门管招录、用人单位唱主角”的引人机制,通过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宽松的环境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区政府将积极吸纳委员建议,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切实给广大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区政府副区长刘玉梅说。
区政协主席张彬指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关系到百姓利益福祉,要提高认识,凝心聚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参与、推进医改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正视问题,坚定信心,不断推动公立医院体制机制转换、管理理念创新及管理方式转变;立足实际,突出实效,从潼南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创新,把全区公立医院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肖洪刚 李佩娟)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