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1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渔舟唱晚洪崖门

□ 作者 何 莉

洪崖门在临江门和千厮门之间,戴鼎筑城时列其为闭门。此地临江,崖壁上有一天然崖洞,名曰“洪崖洞”,门因洞而得名。此洞为古代重庆一大名胜,据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云:“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复以巨石,其下嵌空,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清乾隆时王尔鉴知巴县,主修《巴县志》时定“巴渝十二景”,其中就有“洪崖滴翠”,并作《小记》以赞之:“洪崖洞在洪崖厢,悬城石壁千仞,洞可容数百人,上刻洪崖洞三大篆字,诗数章,漫灭不可读。城内诸水逾堞抹岩额而下,夏秋如瀑布,冬春溜滴,汇为小池如江。石苔叠翠,池水翻澜,夕阳返照,五色陆离,莫可名状。至若渔舟唱晚,响答岩音,又空色之别趣也。”

“洪崖门,广船开,杀鸡祭神。”重庆两江交汇,运往湖广的货物不少,人们习惯将这些船称之为“广船”,而各级官员搭乘“广船”来重庆的也不少,所以称为“广船开”。至于“杀鸡祭神”,是因为洪崖门紧靠千厮门,城门外码头不大,但出入停靠的船特别多,船工靠岸后,就将纤藤套在岸边土地庙前设置的粗木桩上。因水运不安全,沉船事故时有发生,人们为祈祷平安,相信买个大公鸡杀了将鸡血祭神可保平安,久而久之,洪崖门江边木桩和土地菩萨脸上、身上都淋满鸡血和鸡毛,而土地庙就成了“鸡毛土地”。

洪崖门也是古战场。据《新元史·汪世显传》载,元至元年九年(宋咸淳八年,1272年),元军“兵围重庆,命惟正助之,惟正夺其洪崖门,获宋将何世贤。”此时洪崖门一带都是高崖绝壁,应是易守难攻之地,而元军居然攻入此门,虽未由此破城,但却生俘其统制(相当于今天的师长)级别的军官,定是宋军过于麻痹,而元军也真能出奇制胜。由此可以看出,宋时的洪崖门还是开门,后来戴鼎筑城时才改为闭门的。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增加,人们在洪崖门附近陆续修建了不少房屋,洪崖门城门被毁,洪崖洞也被掩盖在一片房屋和窄窄的街巷之间。上个世纪80年代,洪崖洞在盐河巷93号旁,1983年修建城市排水沟,这里成了污水横流处。

进入新的世纪,洪崖洞被改造成餐饮休闲旅游区,新建了一大片仿古建筑,崇楼飞阁,雕梁画栋,还造了一个滴水的小洞。虽然早已旧貌换新颜,但真正的“洪崖滴翠”却无处可寻。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