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1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第四代《挺进报》遇险

□ 作者 姜孝德

1948年三四月份出版《挺进报》(资料图片)

党史专家为了准确地表达概念,对《挺进报》作了这样一个划分:把1947年7月创刊至1948年4月由蒋一韦、陈然等同志办的称为第一代;把1948年7月起由李累、唐祖美等人办的称为第二代;把1949年2月至7月由朱镜领导宋禾、董夏民、马华滋办的称为第三代;把1949年8月至11月出版的、没有《挺进报》刊头的,称为第四代。尽管有人对第四代《挺进报》有异议,但办报人却肯定地说,他们办的就是《挺进报》。此事可阅读阎斌《党的地下刊物后期<挺进报>在民建刻印》一文。

为了向重庆地区的党内和党外进步组织的同志及时传递消息,川东特委决定续办《挺进报》。为了安全,决定从1949年8月起,不用报头、不定期出版,并且做成16开的小册子。

阎斌是党员,1948年10月从綦江转到玉带山民建中学,担任教务员与史地老师。大概在1949年四五月份,民建中学校长、中共沙磁区特支书记吴宇同把他找去,告诉他:“组织上决定让你和黄辑光刻印装订《挺进报》,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绝不打听上家和下家是谁。”阎斌也算得上老党员了,他连连点头。

因为有以前失败的教训,这次的设置更为科学。上家收音并编辑,中间刻写与印刷,下家运送发行,彼此不见面,万一有危险,只要联系人不被抓,或者抓了不供,三家都安全。具体作法是这样的,上家编好的稿子,由吴宇同传给阎斌、黄辑光,他们刻印好之后,又交给吴宇同;然后由吴宇同交给发行的同志。有时候,也由中共沙磁区特支委员潘其江代替吴宇同完成中间的工作。尽管如此,第四代《挺进报》还是遇到了危险,尽管这个危险不是来自内部。

一天晚上,阎斌白天在城里跑了一天,累得不行,此时正在床上呼呼大睡,黄辑光突然冲进去把他叫醒:“外面狗在叫,可能有情况。”阎斌翻身起床,第一个想的就是隐藏有“危险”的东西。他把书架上的进步书籍赶紧扔到隔壁的图书室去。刚坐下一会儿,两个戴美军船形帽、腰挎手枪的武装特务就闯了进来,他们一边气势汹汹地搜查,一边还不断地问这问那,什么姓名、什么地方人、在校任何职务等。特务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连墙上的地图都摘下来看背后有没有墙洞。突然,其中一个家伙发现了桌上放着的彩色打印纸——那个年代,很少人用这种纸,但《挺进报》确是用的这种纸,“这纸是干吗的呢?”

“这——哦,是印招生广告的。”阎斌灵机一动,想到了招生。此时正值暑假,各校都在忙着招生。特务无话可说,并且也没有搜到什么可疑的东西,于是便走了。特务走了,阎斌与黄辑光都瘫倒在床上。他们暗自庆幸上期印的《挺进报》刚刚发出去,而下期稿子还没到,所以桌上什么也没有。如果正在刻印,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后来也想过,特务闯进学校后,完全是以奔跑的速度奔向四处,不然,不会那么快就到了寝室。所以他们感觉到了学校的危险。

事实上,他们还并不知道,涂天应、练均友、董淑文和马永珍四位同志已被石门国民党稽查处的特务逮捕了。涂天应同志最后壮烈牺牲在渣滓洞。

“七·一九”事件发生后,吴宇同立即给川东特委做了汇报,特委指示,立即将所有党员和《挺进报》刻印组转移出民建中学。此后,《挺进报》由阎斌一人刻印,1949年11月23日出最后一期。

建国后,阎斌才知道,他们的上家是曾在民建中学做过老师的李累,他也是第二代《挺进报》的收音与编辑;下家是吴宇同和廖伯康,他们负责发行。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