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12月0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黄侃给胡适起外号

□ 作者 洪德斌

黄侃是近代一位国学大师,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有人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但他思想守旧,极力反对“白话文”,加之恃才傲物、喜欢骂人,因此,他与白话文倡导者们时有交锋。而被骂得最惨、被取笑最多的当属年纪轻轻便“暴得大名”的胡适,他常常被弄得下不来台。这还不够,黄侃还借题发挥,给胡适起外号加以讥讽。

1916年8月23日,胡适写了一首诗叫《朋友》,这是我国第一首白话诗,发表于1917年2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时在北大任教的黄侃看到这首诗以后,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大骂白话诗为“驴鸣狗叫”,直呼胡适为“黄蝴蝶”。“五四”运动以后,北大校长蔡元培经常离校,校务多委托胡适办理,这就更引起黄侃的不满,他讥讽胡适为绕蔡元培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胡适的学术代表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及《中国白话文学史》都是在早年完成的,影响甚大,但是都只有上部,下部长期付之阙如。黄侃抓住这一点,曾在南京中央大学的课堂上放言:“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们不解,黄侃解释道:“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也。”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黄侃是存心讽刺胡适的著作只有上部,没有下部。此喻遂传为笑谈。

黄侃站在旧派立场反对新文化,对胡适嘲讽、奚落,着实有损其国学大师的形象。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并没有对胡适进行人格攻击,他的行为倒是颇能体现他的真性情、无城府的一面,也算是一个“另类君子”吧。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