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人场”的故事
说起来怪吓人的,在江津、綦江、巴县(今巴南)三区交界处的太公山香炉石下,竟然有过一个“卖人场”,就是买卖人口的市场。当然这是解放前的事了,这场只开了一天,就是说只赶过一次就垮了。
太公山是一座古老的山脉,位于江津、綦江、巴县三地交界处,离三个县的县城很远。离山下的江津县杜市场、綦江县万兴场、巴县龙水场也远。这是个“三不管”的地方。
太公山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叫香炉石,是三县边界上的有名景点。这里正在巴县龙水场和綦江县万兴场通往江津县杜市场的大道上。清初,来此插占为业的邱家在此建起了香炉场。场很小,只有五六家铺面,点一支烟抽一半就可走完半场。后来,香炉场被“长毛贼”抢劫过几次,还发生过两次火灾,这场就越发衰败,再后来基本上就没人赶了。
没有场,当地百姓买卖物品很不便。1935年春,当地娄氏、曾氏、张氏、李氏、姜氏等提议,在太公山麒麟坝与香炉石之间的一个小山埂旁边重新建场,以解决山民赶集之不便。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山民的拥护。于是,太公山上三县相邻的村庄和各大家族选出代表进行讨论,推出了姓娄的会首,商定每逢3、6、9为赶场场期。当时没有取场名儿,据说是想先把场赶起来后,再报官府批准。经过一段时间筹备,这里也建起了四五家铺面,赶场条件基本成熟。娄会首还杀了两头肥猪,准备摆开场宴,以示庆贺。
第一次赶场这天,太公山上来了很多山民,三个县的都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不热闹,大伙交易物资,买卖商品,一派开张喜庆的气象。
上午11点是乡场里最闹热的时候。突然,从龙水场方向走来一个山民,他用棕绳牵着一个小女孩走进场头,边走边喊:“卖人了,卖人了!有人买吗?”
场上居然有人牵着人来卖?这胆子也够大了!于是,赶场的群众都说:“我们怎么敢买人?不敢,不敢!”
娄会首见状,怕惹上大事,马上派人下山到杜市乡公所报官,同时将这牵着小女孩还在不停吆喝的山民赶出了场口。
不到中午时分,这新建的场就散了。因为建场后第一次赶场就出现卖人事件,所以百姓就将此场叫做“卖人场”。场上“卖人”,犯了大忌,加上赶场的山民都说“不敢,不敢”也犯了忌,“不敢”就是“不赶场之意”。第二场、第三场也就没几人来这里了。第五场、第六场基本就没有人来。新建的场废了,但是,太公山香炉石“卖人场”的龙门阵却传开了。
当地百姓只好又回到香炉场进行交易。香炉场回到了邱家手中。
关于“卖人场”,还有后续故事呢。
四十多年过去了,这里早也解放。有一天,太公山下金钗湾一个90多岁的邱姓老人去世了,临终前他告诉大伙一个惊人的秘密:四十多年前到“卖人场”卖小孩的正是他。他是受太公山下龙水场邱姓团总的暗中支使,专门牵着小孩来此叫卖,目的是搞垮新场。为何要这样做?原来邱家怕这新场建起后,抵垮了山下邱家龙水场的生意。